据了解,该校经常开展与家务相关联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家参与打扫卫生、洗碗、叠被子、做菜等家务劳动,减轻父母负担。 “光说不练假把式”。劳动教育需要劳动,而劳动不可能完全在教室完成。在场地打造上,武东小学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开辟了三块劳动基地:一块是学校操场原来堆满建筑垃圾的废弃小水坑,清理并填上肥沃的土壤后成为学校的小花园——抱朴园;一块是学校操场墙角的小树林,简单修整改造和移栽后成为学校的小果园——百果园;一块是原来教学楼一侧的杂草丛生的荒地,精心规划复垦后成为学校的小菜园——湖畔田田。 孩子们一年四季可以在这些微型的“田间地头”里播种、除草、浇水、收获果实,配以科学观察和自然笔记,耳濡目染自然的变化,亲身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在这里培育和升华。 包水饺、洗衣服、炒菜、煮茶……为上好劳动课,武东小学的老师们开启了开挂模式,苦练基本功。为种好一方小小的油菜地,学校大队辅导员邵文秀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向学校的校工请教如何开垅排水,如何掐尖打顶……去年春天,她带领的班级在校园种植的油菜花开花了,成为校园一景。 “挖地、浇水、除草虽然很累人,但看到劳动成果的那一瞬间,真让人高兴。”陈正天同学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盛开的油菜花真漂亮,这个活动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幸福。我今后还要多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劳动教育也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固定周三为劳动日,落实劳动必修课程,推行劳动双师课,兼顾劳动常识和安全防范。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认识钉耙、斗笠等劳动工具,使用铲子、铁锹等劳动工具。从系鞋带、钉纽扣到洗鞋子、叠衣服;从包干区做卫生到校园植物认养;从到食堂帮厨剥豆子,到学做汤圆、包饺子……校内外公益系列劳动的开展,让学生感知劳动乐趣、体会到劳动光荣、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有效防止了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 学校还积极开展“阳光乐评”探索,积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先后邀请退役军人、园林专家、厨师、社工等进校园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助力“双减”。(长江日报 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黄修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