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这天,我们组的九个人踏上了前往东来顺的路上。艳阳高照,我们顶着烈日下的炎热,前往东来顺的路上,我们带着满载的热情和对东来顺非遗的好奇与憧憬转了一趟又一趟车,最终到达了东来顺,去收获属于我们心中的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东来顺的发展史# 我们首先是找到了经理助理给我们讲解了东来顺的发展史。如下: 发展史:东来顺创始人是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1903年,他在东安市场里摆摊出售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后又增添了贴饼子和粥。由于生意日渐兴隆,便取“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意思,正式挂起东来顺粥摊的招牌。1912年,东安市场失火。市场重建后,丁德山在原处建起三间瓦房,改招牌为“东来顺羊肉馆”,就此东来顺开始经营涮肉生意。由于他以诚信为本,讲究货真价实,又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经营之道和制作技艺,所以,没过几年,东来顺的涮羊肉便与当时闻名京城的“正阳楼”齐名。 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东来顺一越而成为京城涮羊肉之冠。从此,东来顺便一发不可收,不仅盖起高楼雅间,经营品种也不断扩大发展,形成了集爆、烤、炒、涮于一体的清真系列菜肴,在川、鲁、湘、粤菜系林立的京城,独树一帜,成为北京著名的老字号之一。2008年“东来顺牛羊肉烹饪技艺·涮羊肉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 #手工鲜切# 然后我们去了东来顺后厨的地方观摩了下东来顺绝活:手工鲜切,只见师傅手起刀落,肉就被切成一薄片一薄片的。手工之精湛令人惊叹。 下面是东来顺一绝的介绍: 东来顺一绝—手工鲜切:东来顺饭庄以经营涮羊肉久负盛名,多年来一直保持选料精、加工细、佐科全、火力旺等特点。 羊肉只选用内蒙古地区锡林格勒盟产羊区所产的经过阉割的优质小尾绵羊的上脑、大三岔、小三岔、磨档、黄瓜条五个部位。 切出的肉片更以薄、匀、齐、美著称,半公斤克肉可切二十厘米长八厘米宽的肉片80到100片,每片仅重4.5克,且片片对折,纹理清晰,“薄如纸、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投入海米口蘑汤中一涮即熟,吃起来又香又嫩,不膻不腻。
03 #文化传承# 最后经理有空闲时间腾出来,我们有幸邀请到经理为我们更加详细的讲解了东来顺的种种事迹和传统文化以及东来顺的现状。东来顺依然传承着以前的文化,但也进行了很多的改进。在东来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上做的很好。同时经理也呼吁我们加入非遗的保护中来。我们也深知这一重任不是玩笑。需要我们铭记于心。传承,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如今,无论是政府、学界,还是商界、媒体,正掀起一场对“非遗”的挖掘、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探讨与实践。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对保护和传承“非遗”形成了相当大的挑战。 鉴于此,我们华中农业大学赴北京非遗社会实践小分队将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保护与传承东来顺文化做起。诚邀大家一起参加到保护和传承非遗小分队的大家庭中!
告别之际,我们邀请了经理和我们一起到门口合照以作纪念 图文/赴北京非遗社会实践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