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各区每年至少新增10公里“步行街”7日,从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会议获悉,未来三年,我市建设慢行友好城市将打造绿色出行样板区,各区每年改造完成非机动车示范路不少于10公里。 《行动方案》提出,我市将实施市政设施升级,系统规划和科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形成总规模13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推动空中管线入廊入地,城区新(改、扩)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重要景观道路采取入地敷设的方式建设城市管线,推进箱柜退室入院,推广“多杆合一”智慧灯杆,推进道路立杆减量改造,中心城区新建道路杆柱减量化达10%以上。 加强交通堵点治理据悉,未来三年,还将加强交通堵点治理,综合治理50处堵点,打造50处精致交通片区、108处精致路口。持续巩固53条、213公里停车秩序示范路管理效果,逐步拓展严管范围。加大机动车停车泊位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 同时,实施占道施工计划,统筹同一路段各类占道需求,实行同一年度内、同一路段只挖一次。 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倒排工期计划,画清画细“路线图”,确保到2024年慢行道路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形成循环成网、安全舒适的慢行网络,海绵城市占建成区面积提升至45%,综合管廊廊体增加至149公里,三镇历史风貌区一批亮点片区基本建成,主城区新改扩建主干路推广应用“多杆合一”智慧灯杆,施工扬尘、照明暗弱、道路破损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据悉,今年我市建成海绵城市50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0公里,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0万个,完成350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老旧燃气管网200公里。(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