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大道一家小餐馆,武汉碧湖新村社区童姓家族老人和各个家庭代表团聚在一起,近百人同吃年饭迎新年。 这次年饭的发起者和埋单人,是78岁的童万双。他曾是一名中学校长,也是一名拾荒多年的老人。童万双说,他之所以要请族人吃年饭,是因为自家在遭受困难时,曾得到过童氏族人们的无私帮助,如今大部分债务已还清,他是时候回报大家的恩情了。
图为:童万双(右一)请族人吃年饭 老少数十人共赴家族宴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前日傍晚6时许,在神龙大道与三角湖路交会处的一家普通餐馆,一首《说句心里话》拉开了童氏新春团年饭的帷幕。 餐馆面积不大,9桌客人分散在二楼、三楼的大厅和多个包房内,既有稍大的圆桌,也有用几张小桌拼起来的桌子,简单而随意。前来赴宴的宾客有四十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四十多名来自各个家庭的代表,共有近百人。 黄梅戏、楚剧、流行歌曲、经典红歌……老人和年轻人纷纷上台,放开嗓子展示才艺,好不热闹。“我希望所有童姓族人能传承先辈勤劳、善良、诚实、守法的优良传统,发扬先辈艰苦创业、绝不认输的奋斗精神,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表演之后,78岁的童万双致辞,族人们热情地鼓掌。 黄焖丸子、清蒸鲈鱼、萝卜炖牛肉……菜品都比较家常,却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这些来自武汉市区、碧湖新村社区、蔡甸新农等地的童姓族人们,平日难得相聚,在春节前相聚一堂,互相祝贺新年。 宴席发起人拾荒十九年 童万双老人居住在郭徐岭后湖村。从蒲圻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在武汉教了一辈子的书,退休前曾在武汉开发区三中等学校担任校长等职务。 童万双第一次捡废品,还是在2000年。那时候,童万双月薪不到千元,老伴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平时靠捡拾废品贴补家用。因为家中有三个孩子,开支较大,家庭经济入不敷出。于是,他放下校长之尊,学起老伴在空闲时间捡拾废品。 2001年,童万双正式退休,他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和老伴将主要的精力都花在捡废品上,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开始还有点觉得不好意思,后来就想通了,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光明正大,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童万双说。 废品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出1700多元,少的时候一个月也能卖400多元。这些年来,童万双夫妻俩靠着捡废品,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随着退休教师的待遇逐渐提高,童万双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小,但捡拾废品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下来。“在家里闲也闲不住,捡废品时到处走动一下,对我的身体还有好处,为什么要放弃呢?”他说。 儿子生病时获族人帮助 童万双说,这次之所以自掏腰包请族人吃饭,是因为族人于自己有恩。 2013年,童万双的大儿子突然中风,失去了自理能力。当时,儿子所在单位经济不景气,儿媳妇也已跟他离婚,照顾和治疗儿子的重担都压在了老两口的肩上。儿子在医院住院9个多月,花去巨额治疗费。 为给儿子治病,童万双向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得知他家遭遇困难,童氏族人伸出援手帮助捐款,200元、300元……大家纷纷解囊相助,共捐了1.5万余元善款。不仅如此,不少族人经常上门,陪童万双夫妇聊天,帮他们解开心结。 在童万双和妻子的细心照料下,如今大儿子的病情大有好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后来,大儿子成功办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续,经济上的压力有所缓解。童万双的退休工资也增加了不少,除了平时捡拾废品,他还在家附近种菜,节省生活开支。经过几年的努力,童万双已经还清了大部分的债务。 多位族人欲接力办年饭 去年春节前夕,碧湖新村82岁的菜贩童万立和族人童万安第一次组织团年饭,自掏腰包请家族中的数十位老人赴宴。这给了童万双很大的启发和触动。“这些年来,我一直记着族人在我家庭最困难时给予我的帮助,一直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感谢。”童万双说,去年的那顿年饭后,当时自己就决定,今年他要来组织这场团年饭,感谢族人们的恩情。昨日这顿饭,他一共花了约7000元。 族人童万安介绍,童万双生活中十分俭朴,却非常乐于助人,曾捐助贫困学生,汶川地震时也曾捐过款,家族中哪家遇到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堂兄童万启介绍,童万双为人正直,非常能吃苦,儿子卧床6年,基本上都是他在照顾。 童万双的报恩之举,在族人中泛起爱心涟漪。目前已有多位族人主动申请,表示要承办今后几年的家族团年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