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台梓州杜甫草堂 AAA
推荐1
三台梓州杜甫草堂
据史载,公元762年,弃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战乱,无奈之下的诗人只好从西川节度使治所的成都-到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他寄人篱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遗址上,于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园林建筑群。草堂内诗圣生平馆,中院宏伟的诗史堂,花木扶疏的后院。暖融融的春阳下,几树海棠开得正艳,火焰般的花朵给清静的小院平添了几分亮色。碧绿的荷池中伫立着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诗人抚袖昂首,满含忧患的双眼遥望着远方。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离开四川后,终因病痛缠身,穷困潦倒而客死于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于诗人来说,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步出草堂,回首见大门两旁有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手书的一副对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对联道出了后世人对这位千古诗圣的高度评价和崇敬,他留下的诗史般的华章却永远光耀后世。如今从牛头山往下看,昔日破旧的梓州早已变成了一座繁荣而美丽的县城,望着往来不断的车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一千多年前那段动荡和-的历史对杜甫来………
2、莲花台
推荐2
莲花台
在三台县北面30公里处,有一座美丽的古镇——芦溪镇。在芦溪镇内,有一座美丽的寺庙——莲花台。清末咨政院议员三台县知事张政在芦溪镇莲花台登高赋诗,凭空吊古:西岸春墟暮霭生,东开平野古涪城。英雄淘尽长江在,令尹来时宿雨晴。红树青山如好画,金冠铁镞出深耕。频年阅惯沧桑变,不为兴亡一沧情。抒发了古人对芦溪两岸大好河山的感叹和对三国历史的追忆。历史上的芦溪寺庙众多,有“七馆”、“八庙”、“一个台”,“台”即莲花台。芦溪镇的莲花台寺庙,有“小南海”之美称。寺庙建自汉代,重修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三台县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莲花台前面是宽阔的江面,终年碧波奔流不息,后面是郁郁葱葱的浅丘,绿树繁茂花团锦簇。古人形容为“背山面江,风景幽秀”。清末民初,芦溪分县县丞刘攸溪的夫人、杰出书法家廖华女士书题“莲台小憩”匾额,堪称书法中的精品。1935年和1994年,我国著名武术大师海灯法师曾两度来莲花台讲经传武40余天,在这里流传着广为人称颂海灯法师的许多佳话。莲花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多年以前夏天的一个夜晚,有人在芦溪涪江这乘凉,面对习习不江风,悠悠流水,星星渔火,粼粼波光,暮鼓晨钟,梵音阵阵,倍觉心旷神怡,遐思无限………
3、三台云台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3
三台云台观
云台观为四川省第二大道观,仅次于青城山位于三台县南百里的安居境内,据<<云台观碑记>>:云台观为赵肖庵开创。原名佑圣观。南宋嘉定七年(1214)九月九日,赵肖庵于此升隐(去世),后钦封“妙济真人”。明朝正德八年(1513),钦差太监锦兴、锦衣卫千户龚清到云台修醮。十年,遣内宦造金玉帝像、帐幕纹炉、府花爵盏恭诣云台朝谒。先建拱宸楼,阶下一台名曰“玉玺”,命工于玺上建八角楼,题额“天乙阁”。十一年又遣官修治。十五年(1520),钦赐绿幡二首,-“大明皇帝喜舍玉幡”张挂观中。肃王命铸渗金帝像一尊,执旗旅行袋、捧剑、灵童、玉女、温、关、马、赵、灵官10像,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遣官送观安放。明清两朝曾培修十余次。清光绪十二年(1886)失火将前殿及拱宸楼烧毁,是年附近绅耆捐金培修,历五年竣工。数百年来,云台观为一方之胜景,也是道教活动中心,许多文物尚保存完好,有明颁诣书、太监的象笏、-诸子送的铜钟、铜炉、墨稿以及颁赐的各类经书30余种1000余券。悬念一、诸葛亮在此巧设“七星灯”,首先在圣母山后侧观看传闻中诸葛亮巧设“七星灯”的地方,在这块不大的土坪上有7个不太显眼的洞眼。据当地流传下来………
4、毛主席著作学习室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4
毛主席著作学习室
三台县柳池镇“毛主席著作学习室”近日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内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三台县文管部门介绍,该学习室目前是绵阳市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文革”文物。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在本县柳池镇清溪村土桥沟发现一处保存完整的毛主席著作学习室。该处文物坐东向西,为一处民国时期的土木结构、悬山顶、小青瓦覆面、四合院布局的民居建筑。现存正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7.6米,进深7米。8月16日,记者在“毛主席著作学习室”现场采访时,清溪村原村主任周大鹏介绍说,该处遗迹为解放前当地大地主邓大原的住宅,解放后分给贫农刘开云等几户村民居住。陪同记者采访的柳池镇党委副书记蔡爱琼告诉记者,“关于文革的是非功过,国家早已有定论,但作为一段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把这处学习室完整保存下来,可以说是几经周折。”据了解,文革初期,当时的生产队部分社员决定拆掉该处地主住宅,并已动手掀开了房梁上的部分盖瓦,居住在该房屋内的刘开云急忙赶至柳池场镇,找到当时的柳池公社书记钟万富,要求保留该处房宅,理由是:这栋住宅原属于地主,后分给了贫下中农,留下它,今后对年轻人进行阶级教育时就是活生生的教材。钟万富被刘开云说服,立………
5、郪江古镇
推荐5
郪江古镇
三台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凄王国的国都今妻阝江,妻阝县境建置始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置的妻阝县,历代相沿,名称多异,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置三台县,县城由此而由妻阝江迁至现三台县所在位置;妻阝江由县改为三台县下设镇.妻阝江镇现保留了很多完好的历年来的来自闽,粤,赣的客家人留下不少的会馆建筑遗迹,同时也保留了很多完整的民居,体现出了四川川西北独有的历代民居风貌,形成了四川省内完好古建筑群,被定为妻江镇也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三十年代更名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郪江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是三台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战国时代郪王城和传说的郪王墓,遍及全镇的汉代至两晋时期的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宋时代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街道、寺庙和石桥,它们淋漓尽致地反映了郪江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境内有锦江与郪江交汇,山清水秀,与古朴典雅的古镇互相呼应,是观光、渡假、旅游休闲的绝佳境地。云台观,距郪江古镇二公里的巴蜀地区的第二大道教胜地。路边的一座古牌坊告诉人们云台观到了,两棵枝繁叶茂的古榕树向游人指明………
6、三台尊胜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6
三台尊胜寺
尊胜寺座落在涪江东岸三台县争胜乡争胜坝。争胜坝交通发达,经绵(阳)三(台)公路可北上绵阳,南下三台。绵(阳)遂(宁)高速公路由坝上通过,将为尊胜寺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尊胜寺相传由佛教禅宗仰山派传人始建于南宋。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重建大雄殿。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临济派传人住持僧瑞岩增修藏经楼。清朝乾隆五年(1740),重建伽蓝殿。民国十八年(1929),军阀田颂尧为建修“潼保马路”筹措工程款项,强征尊胜寺“庙业”良田“六十余亩”,仅“环庙七八亩脊土留作庙有”,尊胜寺从此一蹶不振。《民国三台县志》称,尊胜寺僧瑞岩为清初三台佛教界“以继往开来为己任”的杰出高僧,据此可知尊胜寺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和影响。1999年10月,绵阳人民政府公布尊胜寺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关圣殿滴水外17米,西至藏经阁滴水到水沟6米,南至大雄定殿滴水外10米,北至大雄宝殿滴水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东至争胜乡敬老院操场,西至尊胜寺自种地,南至敬老院外水沟,北至青皮村六组耕地。尊胜寺现存明清古建筑群占地3605m2,建筑面积934.255m2。由南而北,其………
7、西平古镇
推荐7
西平古镇
一、基本情况2010年1月19日,由四川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建设厅等联合主办,省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等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上,西平古镇被评为“四川最美古镇”,排名全省第二。西平镇位于三台县、中江县两地交汇处,幅员面积77.31平方公里,辖7个党总支,36个村,6个居委会,3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7178人。二、交通情况过去就水陆交通便利,历来是商贸云集之地,也是军事要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更是四通八达。120公里的水泥路直通省会城市成都,距三台33公里,距新修的塘巴高速公路三台古井口子10公里。三、历史沿革及变迁西平镇古名观音场,清康熙元年(1662年)建盘龙庙,以寺中观音得名。康熙十年(1672年)兴场,为星日乡驻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建第四区。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仍为区所驻地。1956年改名西平区。1992年撤区并乡至今。场镇上有85%以上人口是清初“湖广填四川”时,从福建、广东、湖广、江西等省迁进的移民、客家及后裔。场镇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余人。有新、老两城。老城格局与县城相似。由原粮台连缀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的城墙,四………
8、潼川古城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8
潼川古城墙
走进三台潼川镇下南街,一路上都是老式的民居,各色古旧门店尽显古朴之风。老远,潼川古城墙南门城楼就进入视线。作为三台县文化遗产(文物)灾后重建项目,经过灾后重建维修的三台古城墙和南门城楼恢复了本来面目。早在2007年7月,本报记者曾随绵阳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到这里采访,当时城墙和城楼周边到处都是电杆、线缆,城墙部分地段上修建了民房,还有成排的排污洞。现在,这些已经不见了踪影。灰色砂岩条石筑砌的城墙与墙头上成排的箭垛,显露出了曾经久远的历史与沧桑。谯楼飞檐挑角,红屋青瓦,红木立柱,雕花门窗,重现昔日的雄伟气势。在潼川镇东街尽头的东城门,曾经侵占城墙的民居、临时建筑没有了,城门边上狭窄的街道也宽阔了许多,城门两侧建起了小广场,并栽植了景观树,成为休闲场所。城楼之下,城墙之下,是历史与现实的穿越。经城墙内侧一个台阶登上城楼,眺望城外,一股历史与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四川惟一的明清石头城三台潼川古城墙距今约400余年历史,是目前绵阳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四川境内现存明清古城墙中惟一的石头城。潼川古城墙修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环城有池,阔四丈,引西溪九曲水注淤中”,后毁于明末战乱。清乾隆………
9、琴泉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9
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从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阁,其布局严谨,宏伟精致,庄重典雅。现存建筑为清代和民国所建,主体建筑由座西北朝东南的并排双四合院相连而成,布局特别,处于历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厢房。整个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观音殿。面阔三间14米,进深六间12.1米,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前殿,带山门,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阔五间18.9米,进深三间5.8米,建筑面积109.62平方米;正殿后是甘露洞,洞内便是“琴泉”山泉池。泉水终年不断,主泉夏季如注甘凉,冬季涓涓温甜,经省检验为优质矿泉。寺下山崖多摩崖造像,现存已知的有10龛700余尊。千佛岩右侧有“-洞”二室。原为东汉崖墓,是唐代隐土越蕤隐居著书处。寺内有一尊清代铁铸仿唐观音坐像,高1米,戴花冠,饰璎珞,双颌下垂,结吉祥印,结跏跌坐于莲台上。还有一通《摸鱼儿》词石刻碑,阴刻、………
10、蓝池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0
蓝池庙
蓝池庙,又名兰池庙、南池庙,座落在三台县塔山镇南池村玉池湾。距绵盐公路8公里,距塔山镇10公里,距三台县城30公里。盛唐伟大诗人杜甫曾到其游历,并留下《题玄武禅师屋壁》等诗作。现存拜殿、岱岳殿和东西上下两厢等古建筑群,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8991.85平方米。塔山镇蓝池庙于1993年,被三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1999年10月,被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蓝池庙布局较为完整,功能分区比较明确,屋面脊饰保留川西北民间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梁架、斗拱,保存了明清早期的木构架,建筑梁架上保存有清代题记。为研究绵阳乃至四川的清代寺庙提供了实证材料,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蓝池庙所存汉砖、唐碑、宋代“神仙洞”摩崖题刻和清朝乾隆时潼川知府柴鹤山等官员书赠的匾额及奈何桥与望乡台,包括以“石林”为代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蓝池庙在民俗文化上与重庆鬼城“酆都”齐名。素有“梓州酆都”之雅号。以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的中元会为特色的庙会活动源远流长,长盛不衰。蓝池庙会集宗教祭祀、娱乐游艺和商贸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