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顾客在李玉辉的烤红薯摊前扫码支付。
图为:东湖景园生鲜市场蔬菜摊位前,
图为:顾客正在扫码支付。
图为:保成路夜市玻璃门上贴满了二维码。
图为:坐公交也可快捷扫码购票。
图为:昙华林老街上的行为艺术“铜人”用二维码收取“打赏费”。
顾客在武昌户部巷美食街扫码支付。
地铁站内,乘客排队进行自助扫码充值。 不带现金,一部手机就可走天下——依托于支付宝和微信,无现金支付正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017年,武汉作为国内重点打造的第二个“无现金示范城市”,移动消费场景已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现金支付几乎成为市民消费出行的首选。 在武昌黄鹂路一家不起眼的早餐店,人们“过早”从一碗热干面的扫码支付开始;在得胜桥、东湖景园等里弄街坊的菜市场内,菜摊前的找零袋已经全部被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所取代;在汉口保成路夜市,随摊位一同摆出的还有小微商户专用的收钱码卡牌…… 支付的改变,记录着时代的悄然巨变。“现在不会用手机扫码,东西都难得卖啰!”来自老河口的李玉辉连声感叹。在武昌杨园南路这条街上,她多年经营烤玉米、烤红薯。前几年移动支付还未普及,她经常腾出一个纸箱专门放零钱,收钱找零,忙得不可开交。到2017年下半年,她陡然意识到,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年轻人通常因为找零麻烦而放弃购买,摊点一度陷入冷清。不过很快,她向近邻商户讨要诀窍,在摊位上也备了各种移动支付的二维码,生意反而比以前更红火。 无独有偶,棉花糖、搅搅糖、砵仔糕这类老手艺的摊位前,会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热心地指着二维码对消费者说:“扫这里付款,方便!”昙华林老街上,装扮独特的“铜人”,在扇子一角贴上二维码,提醒你扫码打赏…… 数据显示,目前武汉98%的出租车,超过80%的超市便利店,超过75%的餐饮、美容美发、休闲娱乐等行业门店均支持移动支付。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购买理财产品……扫码似乎已无所不能,例外情形屈指可数。很多曾经必须使用现金的场合,如公交、地铁、轮渡、高铁等出行场景,医疗、社会保障等场所,现在同样只需“扫一扫”就轻松搞掂。 无假币,不用找零,不用签字,资金实时到账, 交易记录自动保存入档……移动支付简单、快捷,极大方便了市民的消费、交易。而武汉“无现金示范”所塑造的便捷、安全、立体且高速发展的社会形态,将日益丰满,活力四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