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湖北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规划任务全面完成,总体实现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统筹解决了711万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截至去年年底,湖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 近日,记者走访了湖北省内多个乡镇,感受用水保障提升之后带给当地的变化。 水质好不好 老乡来说道 “你看,这个水很清亮,夏天如果渴了,我们可以直接接水喝....”
高庆红用自来水洗菜 高庆红是黄冈市英山县石头组镇村民。去年年底,当地西河中心水厂建成通水了,包括石头咀镇在内的4个镇的村民彻底告别了靠井水过日子的生活。 “水厂的水好,我洗菜后的水还是很清澈。我们以前吃井水,有土腥味还有生锈味儿。”她一边洗菜一边对记者说。
英山县西河中心水厂 据了解,西河中心水厂是英山县城乡一体化项目的重点水厂,日供水5万吨,受益人口超21万人,去年年底建成通水。 新技术助力新水厂 要得到乡亲们的点赞,光靠好水源是远远不够的。西河中心水厂采用了多项先进的制水工艺,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采用了全省首创的侧向流A型斜板沉淀池。
西河中心水厂侧向流A型斜板沉淀池 该水厂技术负责人李坤明介绍,侧向流A型斜板沉淀池最大的优点是将泥土和水流。除此之外,水厂还设置了气水反冲洗滤池等设备,所有参数都实现了在线监测,制水工艺和自动化程度均位于全省前列。 在咸宁市通城县,今年年初刚刚投入运营的龙潭水厂的源水入水口,6台类似小喷射机的机器正在不间断工作。现场负责人 唐爱民介绍,这款机器名叫射流曝气器。
正在运行的射流曝气器 “制水有一个特点,浊度越低,难度越大。因为我们水库水质比较好,所以我们用了这个设备,它能将源水和消毒药物充分搅拌混合产生效应。”他介绍。 据了解,目前,全国范围内评价农村饮水是否安全有四项指标,分别为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以及供水保障力度。在黄石大冶市殷祖水厂的监控室,工作人员向记者全流程演示了水池冲洗操作过程。作为纳入到的全国首批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殷祖水厂已通水近四年,目前日均供水量为16万吨。不论是新管网还是旧管网均实现了24小时在线实时监测。
大冶殷祖水厂监控室 正是有了新技术的助力,“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规划任务才得以全面完成。根据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湖北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87%,超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唐俊介绍,去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又将79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纳入全省疫后重振补短板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改善农村供水人口1000万人。截至今年2月底,已改善供水人口157.03万,占计划14.65%。 新水厂迎来新期待 午饭后,咸宁市通城县沙堆镇老中医宋再学开始为患者煎药。下雨天用自来水直接煎药,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改变,来自去年当地龙潭水厂的“焕然一新”。谈起过去水厂的水质,宋医生的回答逗笑了记者。 “诶呀....不下雨的时候还好,下雨的时候全部是黄泥巴水,用不了,只能买桶装水煎药。”他说。
宋再学煎药 今年55岁的宋医生说,从18岁开始在父辈那里学习中医到现在,经历过泉水、河水、井水、自来水煎药的转变。现在用水有了保障,他最想做的事儿就是多帮帮乡亲们,再多收几个徒弟。 距离宋氏中医馆100公里开外的,咸宁市咸安区汀泗镇同样有了新的期待。伴随着当地水厂改扩建工程的完工,一个集采摘、游乐设施、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游综合体正在开展,计划今年暑期投入运营。
建设中的乡村游综合体项目 项目投资人之一陈凯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他告诉记者,过去全家人一直在沿海发展,打拼多年,有一定积累后,一直想着如何回乡创业并回馈家乡,无奈这里过去是一块“靠天吃水”的地儿。 “我们这里以前是靠天吃饭。刚好建水厂,不然我们建设好了,没水也是没用的。其实我们早就想开发了,就是缺水。” 和城市相比,农村还面临春节等长假用水压力骤增的现象。将小水厂合并成大水厂,这是洪湖市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的“主抓手”。
洪湖西部水厂新建工程项目现场 在当地西部水厂新建工程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施工。洪湖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 陈勇兵介绍,这个水厂建成后日供水能力将达到10万吨,可供周边9个乡镇近47万人同步使用。今年,这里“一镇一水厂”的现象将得到改变,一些急需用水的产业项目也将彻底“解渴”,制水质量将大大提高。 2022年底 79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将全部实现通水 一个个提标升级项目的实施,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安全的饮水保障,还有大家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主任 陈建华介绍,今年,这79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将全面启动,2022年年底前全部实现通水。 “提标升级项目要适应新的发展阶段需求,要在一个区域内让工程体系与当地环境人口等要素协调,让水质更好、水量更早、饮水更安全以及更具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