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有一位中国项目经理,他负责在当地建一个水电站,关于做项目的心得,他说:最重要的是要跟当地人交心。
朱洪刚,43岁,湖北人,是中国葛洲坝集团卡卡水电站项目部副经理。他承建的卡卡水电站是非洲目前最大的水电站项目,被誉为“非洲版的三峡工程”。 为了满足工程的需要,朱洪刚他们在当地招聘了300多名安哥拉籍的员工。但是没干多久,朱洪刚就发现,这些安哥拉的工人工作不积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民以食为天 经过了解,朱洪刚才知道原来负责300多名安哥拉工人伙食的厨师是中国人,不会做当地的饭菜,而安哥拉工人吃中餐又吃不惯,很多员工抱怨吃不饱,没有力气干活。 为了能提供符合安籍员工口味的食物,朱洪刚在当地聘请了一家餐饮公司,一支由8个人组成的团队,专门负责安籍员工的一日三餐。以前,当地人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现在听说在项目上干活可以吃得这么好,都抢着来工作。甚至几十公里以外的村民都迁到施工现场附近长期居住。 “这是我们卡卡项目上第一个当地员工,原先这个地方就只有三栋房子,现在已经形成一片村庄了。” ——朱洪刚 如今,项目上的工人们都在工地外的新村庄里居住,工作便利。但让朱洪刚没想到的一个新问题又出现了。
固定水源 这个围绕着工地形成的村庄没有水源,村民每天要到5里以外的地方打水,而且没有净化水质的设备。朱洪刚想,如果安籍员工家属在家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安籍员工怎么可能安心工作呢? 朱洪刚不惜成本地在每户村民家门口安放了水箱,安排员工每周用水车给村民们送3次水。这样,每周项目就增加了600美元的花销,但只要钱花在刀刃上,朱洪刚就觉得值。 提供工作机会
除了在生活上照顾当地人之外,朱洪刚他们还给当地人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在项目刚开工的时候,由于施工场地比较偏僻,而且还有一条80米宽的大河拦住了唯一的通道。 “附近没有可以通往对岸的桥梁,最近的桥梁距离我们有30多公里,而且道路非常崎岖,我们租用当地的皮划艇运输我们的人员以及小型器具、物资。” ——朱洪刚 皮划艇可以运输人员和小型设备,但项目建设所需要的上百吨重的大型设备却根本无法运输。很多人说,驻地30公里外有一座年久失修古桥,可以冒险一用。
“这是我们项目百公里范围内的唯一的一座桥,这座桥始建于1932年,这座桥的承载能力非常得差,无法满足我大型施工设备通行的要求。” ——朱洪刚 为了保证设备运输的安全,朱洪刚提出了一个更保险的方案,不惜增加成本,新建一座桥梁。 “我们及时联系当地相关部门,制定设计贝雷桥方案并获得总部的审核批准。采购用了一个半月,安装仅用了10余天,完成了整个贝雷桥的建设。” ——朱洪刚
虽然建设贝雷桥,使项目成本增加了5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这个桥建好之后,方便了当地的老百姓,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 “最早的丝绸之路就是不同区域的人们通过交换商品,互通文化,实现共赢。今天我们在这里,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建设,我们共赢的同时,看着这些完全一穷二白,吃不饱穿不暖的人通过我们这个项目过上现代生活,对我来说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朱洪刚 卡卡水电站是去年8月份正式开工的,计划2024年完工。完工之后,年发电量将近90亿度,极大缓解了安哥拉农业和人民生活用电紧张的问题。 “我们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搞好水电站建设的同时,跟当地人心与心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你对员工真心好,对方会懂,也就会用心工作。” ——朱洪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