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生活 汽车 房产 图片 公益 视频 常识

湖北

旗下栏目: 武汉 湖北 天下 历史 民生 体育 文化 热评

发“红包”削减用电尖峰 湖北将首次启动“电力需求响应”

来源:网络 媒体:武汉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7-07 10:59:27
摘要:夏季用电高峰即将来到,记者从国网湖北电力获悉,为应对今夏可能出现的供电缺口,我省将首次开展电力需求响应,构建需求侧、供给侧协同参与的电力电量平衡机制,保障电网尖峰时刻安全可靠运行。 电力需求响应是指电力用户响应市场激励机制,主动改变常规电力

夏季用电高峰即将来到,记者从国网湖北电力获悉,为应对今夏可能出现的供电缺口,我省将首次开展“电力需求响应”,构建需求侧、供给侧协同参与的电力电量平衡机制,保障电网尖峰时刻安全可靠运行。

电力需求响应是指电力用户响应市场激励机制,主动改变常规电力消费模式的行为。届时,经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供电企业提前发布邀约,电力用户根据自身情况响应邀约,并在约定时间按一定数量减少用电,从而促进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电网稳定运行。事后,参与响应的用户可以获得补贴。

据介绍,以往出现电力供求矛盾时,多是靠有序用电(即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控制部分用电需求)等减少高峰用电负荷。而电力需求响应,则是以市场化手段结合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优化平衡电力供应与需求,用市场化方式给用户更多选择。如一家企业响应邀约后,只需在响应时间段里调整生产线或生产班次,既可以帮助电网削峰,生产所受影响程度也可降低,还可以拿到补贴“红包”,最终达成三方共赢。近年来,浙江等地已开展电力需求响应,探索逐步替代有序用电,取得了较好效果。

据国网湖北电力营销部有关人士介绍,当湖北电网全网或区域最大负荷超过最大供电能力,或预测湖北电网局部或整体面临过载风险,或者其他不确定因素造成电力供应缺口时,我省将启动削峰响应。

此前,国网湖北电力已基于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和“绿色国网”网站,开发部署了电力需求侧响应相关功能,开展了目标客户签约工作。至今,全省已有500多户用电客户签订了电力需求响应协议,初步储备可调节负荷约180万千瓦。国网湖北电力称,有意愿参与需求响应的企业可与当地供电公司接洽并签订协议。

6月12日开始,我省迎来一轮高温天气,电网日负荷从3100万千瓦攀升至6月16日3931.2万千瓦,达到本轮高温用电极值,接近历史最大负荷。

据介绍,今年夏季如遇连续高温,在极端情况下,预计我省电网最大负荷可达4700万千瓦。同时,考虑到气象条件复杂,夏季强对流天气多,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挑战,我省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启动电力需求响应。

链接>>

180万电能如何“腾挪”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龙群

我省即将进行首次“电力需求响应”,目前初步储备可调节负荷约180万千瓦,这是电力用户调整生产、用能计划,“腾挪”出来的电能。

那么,这部分“储备”的电能,如何使用呢?

国网湖北电力营销部有关人士介绍,今年我省将主要采用“日前响应邀约”的形式。即启动需求响应的前一天,国网湖北电力经省能源局同意后,发布响应区域、负荷总量和“让电”时段等信息,其中号召让出的电能不超过需求量的150%,响应补贴标准最高为每千瓦20元。

如何发放补贴“红包”?

据介绍,在响应时间段内,企业实际用电负荷曲线与用户基准负荷曲线的差值,即“让电”时段的用电负荷与正常用电负荷的差额,就是供电部门与企业结算补贴的依据。国网湖北电力相关人士提醒,企业响应的配合程度直接关系到补贴的折算系数,所以企业要尽可能申报“让”多少就实际“让”多少。

如果签约企业频频“爽约”,则要承担后果。据悉,在一个月内累计两次不参与应约的用户,将失去当月应邀资格,并被纳入相关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管理;年内累计3次不参与应约的用户,次年不再列入响应备选名单。

“实施电力需求响应,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让电于民。”该负责人表示,采用这种方式也是为了引导用户培养节能、高效的用电习惯。

☺大江大湖大武汉欢迎你♡湖北省武汉市综合生活信息门户网站•更多资讯☛武汉网www.wuhannews.cn
免责声明:
1、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最终指导方案;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均由网友收集提交。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作商业用途,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亦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本站为信息网络储存空间,武汉网网站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音视频等信息)是由用户发布整理上传,对此类分享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无法证实其真实性,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因作品内容、版权有异议或其它问题,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生活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公益 | 视频 | 常识

关于武汉网 | 合作洽谈 | 刊例服务 | 服务协议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现在 本地生活门户 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为非盈利公益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为网友发布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监督热线电话 合作/建议在线QQ:273275115鄂ICP备2022004376号 法律顾问:张斌律师 湖北武汉生活信息门户 武汉网 生活网 wuhannews.cn

武汉| 湖北| 资讯| 关注| 财经| 手机| 网络| 女人| 娱乐| 情感| 美体| 汽车| 房产| 家装| 美食| 旅游| 指南| 教育| 办事| 健康| 购物| 交通| 职场| 商讯| 常识|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