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 也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 4月2日上午,2017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汉召开。全省共有334项科技成果(人)获奖,其中突出贡献奖1人,自然科学奖23项,技术发明奖35项,科技进步奖241项,成果推广奖17项,中小企业创新奖17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获“突出贡献奖”,奖金200万元。“长江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成果,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奖项此前曾空缺2年。 获奖成果中,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科技创新。烽火通信研制出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送平台和系列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推动了我国超高速光通信技术的进步,其市场份额进入全球第5名,增长率位于全球首位。黄石山力实现了厚带钢厚镀层连续热镀锌工艺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推动了我国大型连续带钢处理线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并实现了该领域成套技术与装备的整机出口。 获奖结果显示,我省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突出,产学研合作效果显著。今年获奖项目中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单位)共有131项(个),占总获奖数的近40%;产学研合作项目213项(个),在全部获奖项目中占比超过60%。多个创新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长江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明显提升了湖北省境内长江中游干流防洪能力,改善了黄金水道的航运条件,有力保障了长江中下游汛期安全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高速铁路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造一体化技术在郑徐高铁,武咸、武黄、汉孝城际铁路等线路上得到了应用,已成为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主型结构,并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获奖项目中,武汉市外的获奖项目达106项,其中宜昌、黄石、荆州、荆门、恩施等市州均有一等奖项目产生,区域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贡献突出,奖金翻倍! 空缺两年的特等奖有主了 4月2日,记者从2017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获悉,此次获奖项目中突出贡献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奖金均翻倍。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实行“三评审三公示一核查”的奖励评审工作机制,增加了专家推荐渠道,自然科学奖提交论文从原来需提供20篇减少到只需提供8篇核心论文,限制项目频繁报奖。此前,特等奖空缺2年,是符合条例规定的正常现象,也体现了该奖项要求高、遵循“宁缺毋滥”原则。 此次,突出贡献奖奖金由以前的100万元增加到200万元、特等奖奖金由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一等奖奖金由10万元增加到20万元。曾空缺2年的特等奖,被“长江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摘得。 据悉,此次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年龄在55岁以下的占85%,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34%。女性获奖者42人,占比13.2%。 激活第一动力,迈向高质发展 ——2017年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盘点
图为:科惠网企业高校院校行暨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服务湖北企业对接会 新时代需要新动力。动力来自何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4月2日,湖北科技界迎来盛事:2017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汉隆重举行。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柑橘、用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邓秀新院士荣膺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当他发表获奖感言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湖北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创新优势,最大的潜力是创新潜力。 盘点2017年的科技奖,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有131项,占总获奖数的近40%,产学研合作项目213项,在全部获奖项目中占比超过60%,这一结果揭示我省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显著。 3年来,4012项科技成果在省内转移转化,世界精度最高的焊接钢轨、北斗40纳米定位芯片、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春风起,春潮涌。深化创新驱动,让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荆楚大地正朝着“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目标奋勇前进。 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凸显 烽火通信研制出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送平台和系列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推动了我国超高速光通信技术的进步,其市场份额进入全球第5名,增长率位于全球首位。 黄石山力实现了厚带钢厚镀层连续热镀锌工艺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推动了我国大型连续带钢处理线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并实现了该领域成套技术与装备的整机出口。 2017年获奖项目中,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共有131项,占总获奖数的近40%,产学研合作项目213项,在全部获奖项目中占比超过60%。这一结果揭示我省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显著,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突出。 湖北是全国科教、人才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指出,湖北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创新优势,最大的潜力是创新潜力。 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完善体系、建立机制”四措并举,省科技厅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先后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十条”“高校院所服务企业新九条”“激励企业研发活动十一条”等30余项重要法规政策文件,着力破除制约湖北科技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大力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科惠网”为载体,大力打造“互联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以“科惠网企业高校院所行”和“科惠网专家市州行”为主要内容的“科惠行动”,将线上资源与线下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平台的服务效能和质量。 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省已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家,位居中部第一。并在国家技术转移中介机构中创新性地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果项目直投孵化等中介服务新模式。年均培训技术经纪人400人次。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从2015年开始组织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通过上下联动、对口联系、责任分解、目标考核、项目奖补等工作机制,推进科技成果在省内转移转化。 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已累计组织推进4012项科技成果在省内转移转化。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长江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明显提升了湖北省境内长江中游干流防洪能力,改善了黄金水道的航运条件,有力保障了长江中下游汛期安全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高速铁路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造一体化技术在郑徐高铁,武咸、武黄、汉孝城际铁路等线路上得到了应用,已成为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主型结构,并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多个获奖项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此前召开的2017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湖北共有29项成果(通用类)获国家科技奖,由湖北主持完成的成果有10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9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均有湖北科技力量的注入。全省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60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1066亿元,同比增长14.9%,世界精度最高的焊接钢轨、北斗40纳米定位芯片、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县域企业缺乏科技人才,技术需求强烈。省科技厅从2017年开始启动了以挖掘县域企业技术需求并促成精准对接为目标的公益性专项活动——“科惠行动”,深入各市州,指导各地高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挖掘,组建了17个工作专班,在全省相关市州召开了11场成果大转化工程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累计采集县域企业技术需求1779项。在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组织开展了“科惠网企业高校院所行”活动,在荆门、十堰等市州组织了10场“科惠网专家市州行”对接活动,促成了成果、技术需求企业与专家的面对面洽谈,进一步营造和浓厚了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 此次获奖项目中,武汉市外的获奖项目达到106项,其中宜昌、黄石、荆州、荆门、恩施等市州均有一等奖项目产生,区域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草木蔓发,春山可望”。2018年,省科技厅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一项建设,三大工程”为重点,以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强省为目标,力争全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左右,国家高新区突破11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500家,技术合同年成交额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推进1000项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应用。在新思想的指引下,荆楚大地踏上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新征程,谱写新时代湖北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新篇章! 部分获奖项目介绍 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邓秀新 邓秀新,男,1961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民盟盟员。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他在我国率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柑橘细胞工程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的双单倍体为材料,完成并发表了我国首例果树——甜橙的全基因组测序。 他长期坚持为产业服务,完成了中国柑橘产业布局的整体规划,有效引导了柑橘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为我国柑橘产量在15年时间内由1000万吨跃升至3600余万吨,鲜果供应期从原来的主要集中在9月至次年1月延伸到8月至次年6月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湖北省成为全国柑橘鲜果供应期最长的省份,种植效益大幅提升。使湖北宜昌成为我国乃至于世界最大的蜜橘产区,技术上引领全国。 湖北省科学进步奖特等奖 长江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长江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以26座控制性水库组成的长江巨型水库群为研究对象,总库容1560亿立方米、装机8万兆瓦,规模世界最大。水库群涉及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生态等多重调度目标,综合调度举世瞩目、难度空前。项目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经10余年系统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实践,创建了一整套防洪兴利综合调度的先进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 研究编制的《长江防御洪水方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获国务院批准,自2012年起编制的长江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得到成功应用,成为推动我国大江大河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工作的典范。创新成果得到了应用与检验,已经发挥并将长期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突出,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推动了我国水库群调度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应用前景广阔。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荧光纳晶活细胞合成及其生物标记性能的调控 为解决高质量生物标记用荧光纳晶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调节难题,该项目另辟蹊径,提出“时-空耦合调控活细胞合成策略”,创立荧光纳晶“活细胞合成”和“准生物合成”新方法,进而实现了其生物标记性能调控和生物分析应用。 创立半导体荧光纳晶活细胞合成新方法,提出荧光纳晶准生物合成新方法。基于合成调控的深入认识,解决了荧光纳晶涉及生物标记应用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实现了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如近红外活体成像、细胞源性微囊泡(或微粒)标记及其活体成像、病毒标记及其动态示踪、病毒和细菌检测、肿瘤细胞快速分选检测、生物活性小分子和金属离子检测等。 推出了11类51种生物检测用半导体荧光纳晶产品。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复杂梯度结构的模块化构筑及其材料制备新技术与工程应用 项目立足于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历经10余年科技攻关与应用验证,发明了物理约束条件下的超临界微发泡技术以及一体化梯度发泡技术,攻克了高孔隙率高强度不能兼具等难题;发明了粉体表面包覆与低温致密化技术,解决了传统粉未冶金烧结助剂添加含量高、烧结区域组分不均匀等难题;发明了梯度材料叠层共烧与热膨胀系数调控技术,解决了体系热膨胀系数差异悬殊导致材料热形变大等难题。 部分专利技术还辐射应用于泡沫隔音与防火墙板制备、超细粉体处理与料浆制备、陶瓷与金属低温烧结等领域,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实现经济效益1.61亿元。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发表SC1、EI收录论文30余篇。 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一等奖 道地药材紫油厚朴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紫油厚朴是我省重要的大宗道地药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恩施紫油厚朴产量和面积居全国首位。本项目围绕紫油厚朴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集成种子、苗木生产,规范化种植等标准化技术体系,进行示范推广,着力解决厚朴良种缺乏、种植技术不规范、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项目实施以来,鉴定成果10项,制订省标4个,列入省农业主推技术。全省累计应用面积130.62万亩,厚朴林下复合种植面积31.74万亩,增加产值51亿元。厚朴药材产量占川朴市场的70%。显著提高我国厚朴栽培水平和经济效益;带动项目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就业25.5万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脱贫人口2.41万人。 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是烽火科技集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旗下专门从事光纤传感及智能化应用的企业。作为中国最早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可以在消防、安防、结构监测和综合管廊监测提供一系列完整先进的综合解决方案,是中国最大的光纤传感安全监测设备提供商。 理工光科的光纤光栅火灾报警产品是国内首家通过GB16280-2016认证的产品,光纤光栅周界安防报警系统是业内首次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应用于周界安防,将高灵敏度的振动式探测器串接,可进行大范围周界监测。光纤光栅智能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了海量监测信息的长期稳定采集与传输、运营期大型结构的在线监测与预警、异常事件结构状态的离线评价,该系统在省内外20余座大型桥梁应用,产品出口海外,并正在文莱进行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