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世外桃源的生活,是大部分城里人很向往的生活。49岁的殷勇,是京山市永兴镇盘堰村人,今年他回到村里,筹建农业体验园,统一规划配套后向城里人出租。
殷师傅介绍,他从农民手里流转过来十多亩田,以100平方米一年300元的价格认购给城里人,现在已经出租了37户。
记者看到,园子里不仅有灌溉设施,菜地看护点还有铁锹、锄头等农具供认购者们免费使用。园区每天都会安排专人巡查,认购者可以通过微信群实时查看菜苗长势,如果需要锄草或其它事情,会在微信群里通知认购者。
在体验园里,记者遇到了几个认购了菜地的市民。31岁的小刘是一名文员,在京山城区工作,这里离她家开车不到10分钟,所以第一批“共享菜地”开始认购时,她就加入了,几个月下来,小刘把自己的感受总结为养生、养胃和养心。
小刘说,在劳动中可以锻炼身体,强身健骨,这是养生的意义,第二个就是养胃,可以吃到无公害的绿色蔬菜,胃和身心都非常愉快,第三个就是养心,在劳动的过程中,看见自己菜园子的果实一天天成长,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除了认购菜地的市民感觉到满意,把土地流转给殷师傅的村民,也尝到了甜头。殷师傅发展“共享菜地”,带旺了村庄的人气,也增加了村里的财气,由此村民有多了一条挣钱的渠道。
殷师傅介绍,有些年纪大的客户,在需要除草的时候,自己一个人锄不了,就会出钱找农民帮忙,农民又可以得地租,劳动还可以得工资,就可以有双份收入。
地没荒,菜也越长越好,“共享菜地”两端的人都满意了,殷师傅还积极拓展延伸服务,他拿出一间房子当作“共享厨房”,免费供认购菜地的市民使用。
目前,殷师傅已经开辟出了二期菜地,共10亩田,分成56块。原本计划在6月中旬启动招租,没想到现在就已经有30块田被提前预订了。接下来,殷师傅希望把盘堰村变成一个共享农庄,通过网络进行分租,认购者定制品种,日常由村民代管。
殷师傅说,现在流行网购,我们农民也想网购,市民在城里想网购盘堰村的菜,我们就给寄过去,100平米的菜地,一家三口吃不完,我们还可以收购过来,再到市场上去卖。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子,我们交换尝一下,大家就都能尝到两种水果了,共享经济的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而时间是检验它是否是农业发展的最好工具。
在当地,已经有很多人尝鲜了,不过,还有人担心,“共享菜地”会不会和其他的共享项目一样,是昙花一现呢?城里人农村人是否都能接受这种新的蔬菜生产经营模式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记者采访当天,这家农业体验园里的“共享菜地”又租出去两块,认购者是两位85后的年轻妈妈。
一位京山市民说,其实,有很多菜我们自己都不太熟悉,可以带孩子来玩。对孩子来说,他能够享受在田间的乐趣,这不单单是价值能够衡量的,更多的是,能够让孩子远离电脑,远离手机,让他们享受田间乐趣。
抛开妈妈的角色先不谈,那城市里一般的普通居民,对“共享菜地”这种模式的接受程度又如何呢?
在我们的随机调查当中,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和尝试“共享菜地”的新模式,那“共享菜地”究竟在哪些方面吸引着大家呢? 在记者的采访中,有的市民表示,自己种的肯定好一点,吃不完拿来卖,发朋友圈要别人来摘,起码不会上农药。也有的市民说,菜如果是无公害的,我非常乐意接受。
由此可见,体验干农活的乐趣,收获优质的农产品,是“共享菜地”吸引大家的两大魅力之处,同时,我们还发现,在潜在认购消费人群中,人们对“共享菜地”给予了更高的期待。
价格、体验感和配套的服务,是大家所期待的,也是下一步“共享菜地”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其实,“共享菜地”是个舶来品,早在二三十年的美国,就有类似的农场出现,近些年,共享模式走到我们身边,并大受欢迎,这与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分不开的,这也是城镇化发展的产物之一。
湖北省农科院蔬菜学科首席研究员邱正明说,共享农场,或者叫自助农场,这种新的农业生产和销售形式,应该是发展趋势,也是在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这种形式一方面增加了城里人对农耕农业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解除了市民对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顾虑。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田园和农耕生活的留恋似乎越来越强烈,共享经济进入农村扩展的速度更快了,而急速发展的背后,更需要理性的规范和引导。
邱正明说,第一,会尽量把农产品设在人口居住度比较高的地区附近,这样会有更多的客源,能够扩大生产规模,第二,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健康栽培的生产过程,第三,要有序发展,少数人利用市场商机做房地产,在农耕地做一些非农耕的事情,会扭曲共享农场本来的意义。 记者:乐凯、吴婷 通讯员:刘雨洁、佘孝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