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跑断腿”到“零见面” ——感受行政体制改革的加速度 从思想破冰到轰轰烈烈的实践,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博弈,始终在40年的改革探索中交织前行。 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评价,中国40年改革无非两个主题:开放与放开。 198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提出要对党和国家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重要思想。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这是一项加速度向前的改革,千禧年前后提速,党的十八大后进入“快车道”; 这是一项刀刃向内的革命,“摸着石头过河”已来到深水区,不断触及、调整深层次利益见证改革的智慧与决心。 2034项精简为249项—— 权力“瘦身、瘦身、再瘦身” 宏大的历史叙事中,细节总是体现鲜明的时代色彩。 10多年前,省里某重点投资项目,从申请立项到竣工验收,花了9年时间,政府部门盖章53个,中介机构盖章94个,审批费用(不含设计费和审计费)近85万元。 几个月前,投资35亿元的海康威视武汉科技园,不到一小时,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搞定注册。“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办事人员祝婷感叹。 行政审批,检验政府思想解放程度、办事效率高低的重要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加入世贸组织(WTO)在即,与国际接轨,不断摒弃计划经济色彩和地方保护主义成为主流呼声。 1998年,深圳开全国之先河,启动审批制度改革。随后,广东推广深圳经验,浙江也加入其中,继而北京、安徽、陕西、青岛、成都等地,也大刀阔斧,把改革之剑指向行政审批。 2000年下半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登上湖北的改革舞台。 破冰,总是充满艰辛。 某市一次动员会议上,分管副市长脸色阴沉。原定3月底以前,完成市级单位行政审批权清理申报,直到6月上旬,各单位的上报才姗姗来迟。 有人说,减少审批,意味着减少权力,减少收费,减少“小金库”,可能危及“饭碗”,当然抵触。 市领导语重心长:“为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上海、青岛等地能精简50%行政审批事项,我们也应能做到!” 革自己的命,削自己的权,咬定青山不放松。 2001年6月下旬,省级政府部门首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71个省级政府部门承担的2034项审批事项,精简至1144项,减幅达43.8%。 改革势如破竹。 不断论证、清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经过几轮取消、下放、调整,截至目前,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已减至249项,成为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 斩断利益背后的灰色链条—— “红顶中介”整治成响亮名片 改革,没有一劳永逸。 如何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企业、百姓的获得感? 某地一项调研显示,原来在政府部门200元能办的事,到指定中介机构,价格翻几十倍。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说的就是“红顶中介”。 这些机构不仅蚕食简政放权的红利,还滋生利益输送、政社不分、事企不分等乱象。 201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部署,省编办(省审改办)牵头,连续每年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重点整治“红顶中介”,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张响亮名片。 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企业;搬出账本,火眼金睛抓猫腻……小分队分赴各地,一次次斩断利益背后的灰色链条。 普通人的命运是社会进步的风向标。 环评机构和环保部门脱钩,宜昌的黄永文主动放弃环保局的“事业编”,到新成立的湖北正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17年,公司业务量达2400多万元,是以前他在宜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做环评项目的3倍之多。 图审机构脱离“母体”改制,黄石的程彩云带着同事们从黄石建委大楼搬出来,一心一意打理黄石市正兴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有限公司。以前图审单子“送”上门,现在主动出去送服务、找市场。2015年公司业务量200多万元,2017年达700多万元。 简政不是减政,放权不是放任。 党的十八大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内涵不断丰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称“放管服”改革),三管齐下: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类别,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均比法定时限压缩1/3以上…… 这家“便利店”24小时不打烊—— 开启找政府办事“零见面”时代 相比改革本身,其背后成功的逻辑更令人神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获得感,来自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2017年12月26日,全省政务服务网上线试运行。这家“便利店”,24小时不打烊!随着事项的不断录入,未来不管找政府哪个部门办事,上“一张网”就可以。 从无到有,是一场革命;从有到优,是一个过程。 省编办(省审改办)主任饶志国说,这项工作意味着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生质的飞跃。 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到集中的政务服务中心,再到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也就这几年的事。省卫计委审批办副处长王娟感叹,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大,效果明显,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老百姓办事越来越透明、越来越方便。 改革如大江之浩荡东流。 20年前,北京海星凯卓计算机公司和陕西华星进出口公司,利用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我国首单电子交易。彼时,人们不曾料到,网购会席卷生活的每个角落,路边一个小摊贩都会贴出一张二维码。 今天,我们又站在了这样的历史起点。“一张网”,已开启找政府办事“零见面”的新时代。 7次机构改革—— 不断适应发展的市场经济 出乎预料、前所未有、全面变革、深刻重构…… 2018年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海外媒体给予高度评价。 历经数次机构改革,省编办副主任杨卫东感触颇深:“以往是中央改完省里改,这次完全不一样,与中央接茬进行。以往强调精简,这次强调优化协同高效。”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1982年—1986年,全国首次机构改革,建立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建立乡人民政府。 1988年,第二次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的重要观点。我省相应撤销了建材、纺织等工业经济主管部门。 1993年—1997年,第三次机构改革,推动政企分开,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和市、区、乡三级管理权限。 2000年,第四次机构改革,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省政府机构由55个减少到41个,精简行政编制和政法专项编制4.6万名,省级政府部门行政编制平均精简48%。 2003年,第五次机构改革,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等单位登上历史舞台。 2009年,第六次机构改革,推进大部制,组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第七次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组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一次次啃骨头、拆篱笆,并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往复,而是不断改革,不断调整,不断适应发展的市场经济。 中国式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激发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会君、通讯员雷明、梅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