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湖北人,他们远离故土扎根非洲,20年专注一件事——为当地人民打井。 他们是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非洲事业部的员工。1998年2月,李保红等一行8人前往非洲,组成加纳项目部(现为非洲事业部),开拓水井市场。20年来,该事业部已累计完成各类水井施工4600多口,城镇供水系统项目20多个,解决了近800万非洲人民的生活饮水问题。
10月1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通过越洋电话,连线远在加纳的李保红,跨越8小时时差,听他讲述20年来的非洲打井故事。 老领导“托孤” 千难万苦中打出第一口井 第一口井的艰辛,李保红一辈子也不会忘。 非洲最显著的特点是缺水,河流较少,但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井水是不少当地居民唯一饮用水源。 20年前,项目部在加纳中标的第一个水井施工项目,位于该国最北端的上东部省。上东部省属于严重缺水区,旱季白天气温高达45℃,“虽然穿着登山鞋,也依然能感到脚底发烫。”到夜晚,气温又骤降到10℃左右。悬殊的温差,击垮了不少人的身体。 让李保红忍不了的,还有食物。施工队每天的餐食只有西红柿和洋葱,“吃上叶子菜是一种奢望,我现在非常不喜欢吃洋葱,就是因为当年吃太多了。”李保红笑称。 工作至深夜,打开一张行军床,露宿野外,蚊虫叮咬都是常态。“书上写的霍乱、疟疾,我们都亲身经历、亲眼见证过。”李保红回忆,当时项目部一位老领导不幸感染疟疾,由于条件艰苦,医疗条件有限,病情一度非常严重。老领导没提任何要求,只是将他叫到跟前,将保险柜密码、项目部的相关重要情况一一告知。“这就是托孤啊。”李保红感叹,一方面担忧无法向其远在中国的亲人交待,一方面又为老领导对事业的忠诚深深感动。“万幸,老领导挺过来了。” 在当地,居民每天都需要前往十几公里之外的浅塘取水。塘水含有一种名为几内亚虫的寄生虫虫卵,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所以饮用之前必须烧开,再进行冷却。因饮用不干净的水,而导致下肢浮肿、甚至残疾的非洲儿童比比皆是。这些孩子的身体状况深深刺痛了李保红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打出水井,让孩子们喝上健康的水。 不久,第一口井打出来了!捧起洁净的水,当地居民欢呼雀跃。他们载歌载舞,给施工队送来羊和珍珠鸡以示感谢,并称他们为“真主派来的送水使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生命之水。 在加纳,许多村庄的第一口水井,都是这支湖北队伍打出的。 每到一个村庄打井,施工队都会被当地村民围观。有的村庄甚至会以当地传统仪式,祈祷施工队成功打出水。“看到他们如此虔诚,真的非常感动。”李保红回忆。 足迹遍布犄角旮旯 没有湖北人打不了的井 初入非洲,人地两疏,由于对气候条件、加纳水井市场运作方式不尽了解,该团队第一个中标的项目并未在合同期限内完成,还上了加纳供排水系统的“黑名单”。“之后的两三年,无论怎么投标,就是无法接到项目。”李保红称,当时非常焦虑。 通过与当地人深入交流、了解市场,李保红积极探寻不同地层所需的工艺形式,施工队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水井施工运作方式,重新获得了加纳市场的青睐。 为增加贫瘠井出水量,提高成井率,2006年,该团队在国内现有设备基础上,自主研发设计出了一套水力压裂工艺设备。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设备在安全性、经济性和操控性三项技术指标均占优势,牢牢占据了加纳水力压裂市场,创立了扬名加纳的湖北品牌。“没有进不了的地方,没有打不了的井。”李保红回忆,事业部的足迹已遍及加纳全国10个省份,“每一个偏远村庄、犄角旮旯,我们都去过。”如今,非洲事业部已取得了加纳建工部颁发的供水与建筑资质(级别K1D1)、加纳水资源委员会颁发的最高级别专业打井资质,被公认为加纳最好的打井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