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4年艰苦鏖战,我省主导建设的首条高铁——汉十高铁,年底将全线通车。 这是一条跃动鄂北的钢铁蛟龙,更是一条通向未来的发展之路。 从大武汉出发,疾驰鄂北岗地,飞越秦巴山区,这条几乎与汉江结伴而行的高铁巨龙,将结束鄂北、鄂西北地区多个县无高铁的历史,成为“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的重大交通支撑,必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蜿蜒巨龙,洒满辛勤与智慧的汗水。高温时节,沿线是怎样的一幅拼搏、冲刺景象?8月中旬起,本报派出两路记者深入汉十高铁建设一线,探工地、访专家、聊进度、问成果、话艰辛,推出系列报道“行走汉十看冲刺”,展现建设者风采、讴歌时代伟大壮举。 全长399公里的最美汉十高铁,施工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答案毋庸置疑:武当山风景区和丹江口水库。 这一段近20公里工程,不仅桥多隧道多、桥隧比超过95%,更是我国重要的环境保护区。“月底就要联调联试,我们正对照计划表进行最后的消缺整治。”承建此段的中铁七局汉十高铁项目部经理龚上俸介绍,他们克服无施工便道、汛期涨水、环境零污染要求等诸多困难,按时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创造了汉十高铁建设的“奇迹”。 1个多月前,这一施工区段正式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汉十铁路公司高度评价:该区段建成,为汉十高铁如期联调联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护景区,用骡马运料两个月 8月20日,记者来到施工现场。长长的钢龙已经铺就,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已难见大规模的施工场面。记者被告知,400多名工人分散在近20公里的沿线路基上清理排水沟、检查光缆电缆盖板。 武当山下方的铁家沟、胡家等隧道内,龚上俸正带着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拿着小铲子清理钢轨扣件上的铁屑等杂质。龚上俸说,上面的铁屑必须一铲一铲除掉。如果没清理干净,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通过时会被卷起,影响列车安全运行。“高峰时期,我们有3000多人奋战在此,人头攒动。”龚上俸说,虽然现在人少了,但“查漏补缺”的活更细致、责任更大,不能有丝毫松懈。目前,项目部领导每天带队全线巡查,每天早晚两次碰头会,汇总当天情况、布置第二天工作。 站在武当山风景区磨针井景点俯瞰,已经建成的汉十高铁胡家隧道、剑河中桥、水磨河中桥尽收眼底。长850米的胡家隧道,穿越通往武当山金顶的必经山脉,是9.1公里的汉十高铁武当山隧道群中最核心的隧道。“当时,从外界到胡家隧道只有一条羊肠小路,材料无法运输。”为避免破坏环境,项目部2017年便放弃了开山修路的方案,请来当地的骡马队运了两个月的砂石料和小型机具。 水磨河中桥则位于悬崖峭壁之上,施工人员进场时连路都没有。经过勘察,发现当地有一条断头土路离施工现场仅4公里。多方协商后,项目部出资2000多万元打通了土路。“如果等两头隧道打通再来运料修桥,工期肯定会延迟。”龚上俸说。 施工中,更是频遇“拦路虎”。武当山隧道群有11处断层,破碎围岩占隧道全长70%,就像在豆腐里打洞,稍不注意,可能发生涌水、坍塌等事故。 “严格操作,稳步推进,不敢丝毫冒进。”该项目部四工区党支部书记侯卫东回忆,打通铁家沟隧道时,突然发生裂缝涌水,工人们立即采取喷浆、封网等措施,奋战3个小时封住了涌水口,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为确保安全,项目部在每个隧道的施工点都安装了监测设备,只要岩体发生变形、位移,设备就会自动报警,为施工安全加上一把锁。 环保至上,不留污水在库区 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20公里处的浪河特大桥,也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2017年8月,汉江发生秋汛,施工栈道被淹,大桥建设陷入困境。“当时,正在进行连续梁施工,是最关键的时期,没有了栈道便无法运输材料,工程面临停工风险。”该项目部二工区党支部书记黄才胜回忆,他们会商后,立即租赁8艘船舶运输材料,并请来港航部门保障通航安全。 这一处水面上,飞架两座大桥。汉十高铁浪河特大桥与福银高速公路浪河大桥,最近处不到10米。站在汉十高铁浪河特大桥上,黄才胜说,当时这些船舶要穿越福银高速浪河大桥,每天在狭小的空间穿梭,为避免撞击桥墩,他们在每个桥墩上安装了监控设备,捆绑了刷上反光漆的轮胎,虽然多投入1000多万元,但工期难题迎刃而解。 武当山风景区和丹江口水库,国家环境重点监测点,每天都会有卫星监控。“施工期间,收集的废水、废渣等都运到指定地点处理,绝不把污染留在保护区。”龚上俸介绍,施工产生的170万立方米的废渣,没有按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而是全部送往当地石料厂制成各种碎石,实现二次利用;项目部还购买了最先进的砂石分离机,将未使用完的混凝土进行分离,砂石、水泥重新利用;施工所需的临时用地,则修挡墙、修水沟、买土覆盖、复绿等,每亩成本是其他路段的两倍多。“作为总部在河南郑州的央企,参与湖北重点项目建设很光荣。”龚上俸说,参建的工人一半以上来自河南,即便是春节期间,很多人都留守在工地,就是希望早日建成汉十高铁。接下来,将根据联调联试中发现的问题迅速改进,确保该区段以最优的质量亮相,服务湖北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