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由武汉市政府主办的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前身创立于190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两湖总师范学堂,是鄂湘两省近代师范教育的发端。2004年更名为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培养各级教师。2007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2010年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再次批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与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中国一冶职工大学)两校合并,成为新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以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上乘而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闻名遐迩。学院扎根于“通博之士、致用之才”的职业教育地基之上,与时俱进,焕发着“创造城市文化、服务工业文明”的办学灵魂。是教育部命名的“师范教育先进学校”,湖北省教育厅组织评估的“办学水平优秀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教师和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马湖校区(北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狮子山麓、野芷湖畔。汤逊湖校区(南区)坐落于武汉黄家湖高校新园区,濒临风景优美的汤逊湖。 办学规模 校区总占地面积共约118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多人;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约450人)。学院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现有校内实训室13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160余个,馆藏图书83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设备优良,为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科专业 学院专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涉及文、理、工、教育四个门类。现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公共课部)、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酒店管理学院、职业网球学院、财经学院、外事外语系(国际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等12个院系,开设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国际网球赛事运营与管理、金融与证券、酒店管理、空中乘务、动漫设计与制作、商务英语、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等60多个专业,其中有四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一个教育部校企合作项目、4个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门省级精品课程、10个市级品牌专业、15个楚天技能名师设岗、2个江城名师、2个江城技能名师。 学院是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系统教师重要培训基地,是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培训鉴定资质、建设部批准的二级培训资质、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全厅批准的冶金建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湖北省财政厅批准的会计电算化培训资质、湖北省建设厅批准的建设类“十一大员”培训资质。 交流合作 学院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注重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实行订单(定向)培养模式,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邀请外籍专家来院任教、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院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专业的无缝对接,学院科学设计了“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并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办学特色 1、延续百年师范,谱写辉煌业绩 百年来,由于办学严谨,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业绩斐然,加上各届政府十分重视,学校始终站在振兴国民教育的最前沿,已在海内外形成了较强的品牌辐射力,是鄂湘两省的近代师范教育的发端,湖南一师,湘潭师范(现湖南科技大学)、湖北幼师等无不受其影响。许多革命导师、学界名人和抗日志士,如董必武、陈潭秋、陈荫林、李四光、闻一多、黄兴、熊国藻、饶汉秘、包惠僧等曾在这里工作、学习和战斗过。无论是解放前的湖北省立第一师范还是解放后的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都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志士和优秀的教育人才。 解放后,学校为湖北省特别是为武汉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和高端研究性人才,共计毕业生5万余人,现武汉市小学、幼儿教育界的名师、骨干教师80%以上都是武汉二师和武汉幼师的毕业生,不少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也毕业于此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晏章万教授、校长王庆生教授、武汉大学江伙生教授等一批博导、教授均为学院校友。 2、培养服务城乡,支持“三农”建设 从2002年开始,学院每年为湖北省、武汉市免费培养2000余名农村骨干教师,至2010年已累计培养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干部16000余名,极大的提高了农村师资力量。学院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每年新生报到时专为贫困家庭学生设入学绿色通道,做到任何一个学生不能因贫困而不能入学。学院还为农村捐助各种书籍、课桌椅、实验器材、电教设备30余万元,改善了武汉远城区农村办学条件。 3、积极“转型”,迎接高职教育大发展 学院自2007年转型为高职以来,以系部建设为核心,以专业调整为根本,以师资转型为重点,积极推进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放权赋责各系部,构建专业型、拓展型的系部自主管理格局。为适应学院转型高职教育的师资需求,从2006年起,三年内共组织了99人次参与了双师资格证书培训,专业课程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评员培训,组织了近百人到企业锻炼。学院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的支持下,对原有实验场所和设备进行改造与增添,截至2010年,学院已建成了动漫专业、新闻采编、现代文秘、证券交易、模拟银行、汽车检修、育婴实务等14个校内实训室,建立校外实习实训点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