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为响应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号召,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7名成员自发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围绕“探究中国文化传承,献策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先后前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教育局、毛坝乡夹壁村等地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
团队首先来到毛坝乡夹壁村拜访了“毛坝灯戏”传承人黄生禄老先生。黄老先生向队员们热心讲述了自己近些年来对毛坝灯戏所做出的努力,对父辈遗留的资料进行整理,并积极进行新剧目的创作。对于目前毛坝灯戏的逐渐衰落,黄老先生显得十分失落,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提及希望能够有孩子或大人和他学习灯戏,他非常希望毛坝灯戏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这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父辈们的殷切期望。 针对这一问题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孙绘说:“国家对于民间的文化政策是‘业余、自愿、小型、多样、节约’,同时‘加强领导、积极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稳步前进’,这是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由文化部制定的,如果艺人不自愿,我们不能强求,因为这都是国家政策,都是不能违反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暂时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艺人们无法靠它来生存,导致学习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才会逐渐没落,对于这样的现状文化部门尽最大努力去扶持、去支持,努力让它发展得红红火火,但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心愿,毕竟不能强迫大家来学习,使得非遗传承下去。所以,虽然近几年利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项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对此,毛坝乡夹壁村村党委书记谭世高有着新的思路。夹壁村是一个以种植、生产茶叶为主的新农村代表,在谭书记的带领下,村中生产生活发展的红红火火,家家户户都喜笑颜开。但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谭书记不忘抓文化建设,搭建了乡村大舞台供村民休闲娱乐,同时积极地配合乡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和两位下乡蹲点的博士开展了“天晴跳舞,天雨唱戏”的文化推广活动,给毛坝灯戏找到了新的出路,计划让夹壁村的“灯戏”文化发展起来,让夹壁村全村人民“人人会唱戏,人人会编戏”,让村里地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提高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从而物质、精神两不误。 在夹壁村蹲点的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生李军说道,“文化软实力”的这个“软”字,代表着它没法急速求成,也没法在短时间内转化成生产力,更没办法变成经济收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整个社会对文化建设的不重视,但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中又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的缺失、信仰的丢失、文化传承的断绝对于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而社会现状如此,所以只能将文化和经济联系起来,协同发展,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意义重大,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论变味或者消逝,都很容易抹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曾经的记忆、荣耀和自豪感,也是对民族历史的否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形式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刘小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