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生活 汽车 房产 图片 公益 视频 常识

科技

旗下栏目: 网络 财经 科技 手机 数码 游戏 收藏 商讯

重大发现!地球上的第一个“脚印” 出现在湖北这个地方

来源:网络 媒体:武汉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6-08 09:42:45
摘要:1969 年,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那,地球上的第一个"脚印",又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谁留下的?

1969 年,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那,地球上的第一个"脚印",又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谁留下的?

北京时间 6 月 7 日,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在线报道了中美科学家在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地层(距今 5.5 亿年)发现的足迹化石,证实为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足迹化石。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在线报道了这一科研成果。

重大发现!地球上的第一个“脚印” 出现在湖北这个地方(图1)

此前,大家普遍认为具有附肢的两侧对称后生动物直到大约5.41—5.1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时才突然出现。

直至现在,中美科学家在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5.51—5.41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一系列足迹化石,为破解具有附肢的两侧对称动物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看,最古足迹化石长这样↓

重大发现!地球上的第一个“脚印” 出现在湖北这个地方(图2)

这个沉睡了 5.5 亿年的"脚印",是谁留下的?

研究证明,该发现将足迹化石的记录提前到了埃迪卡拉纪,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足迹。虽然该类足迹的造迹生物未被保存或者没有被发现,但科研人员推测它们很可能是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或它们的祖先。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哲,透露了化石背后的故事↓↓

发现

不起眼的石头上有"密码"

陈哲的办公室里,静静躺着几块石头,它们呈不规则的形状,两三厘米厚,灰不溜秋的,毫不起眼。但这些"丑石",在陈哲眼里却珍贵无比。石头的表面并不平坦,正中间的部位,有两串相互交叉的"圈",每个圈都是狭长的,有点弯曲,像顽皮的孩子留下的印迹。

"这是灰石,从湖北宜昌三峡的三斗坪镇采集回来的。"陈哲捧着石头,指着石头上的"圈圈"说,这两个"圈"便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足迹化石。

重大发现!地球上的第一个“脚印” 出现在湖北这个地方(图3)

说起这块化石,陈哲腼腆地笑。他说,三峡三斗坪镇是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所在,老一辈古生物学家们就在那里采集化石。" 2011 年前后,我在那里采集了很多化石,有实体生物化石,也有遗迹化石。这一块遗迹化石便是当时发现的。"所谓"雁过留痕,风过留声",遗迹化石并不是古生物的实体,而是它们运动留下的痕迹。

"遗迹化石都是原地保留下来的,没有经过迁移。"陈哲说,遗迹化石一般个头比较小,形态比较简单,一般以爬迹或者浅穴为特征,主要是类似于蠕虫类的古生物留下。此前,也曾经发现蠕虫类留下的遗迹化石。这块遗迹化石是在距今 5.5 亿年左右的古生物地层中发现的,由此可以推断,这块遗迹化石上的痕迹是 5.5 亿年前留下的。

解密

脚印主人是只虾

那么,化石上的遗迹是谁留下的?陈哲和他的研究团队像福尔摩斯一样开始断案。

"我们采集了大量的实体化石和丰富的遗迹化石。不同形态的动物,留下的痕迹也不一样。蠕虫留下的痕迹,是连续不断的,没有任何间隙的。而这块化石上的痕迹,脚印有重复的序列或簇。"陈哲说,从化石上的痕迹来看,首先可以判断,不是蠕虫留下的,蠕虫是左右对称爬行的,而且"脚"已经可以支撑起来使得身体不沾着地面。而且,从这两串"脚印"来看,这个动物不仅会爬行,还会打洞,是潜穴动物。

那么,"脚印"的主人是谁?陈哲说,通过层层筛选,他们推断,脚印的主人是节肢动物或环节动物。如果说得更具体一点,它应该是一只虾,身体宽 1 厘米左右,长两厘米左右。

猜测

它生前最后一刻在捕食?

5.5 亿年前的三峡,水茫茫一片。宽阔的海面温暖宁静,海里干干净净的,铺满了藻席。在藻席下,各种神奇的生物相安无事,大家似乎都很和谐。顽皮的虾在藻席中玩耍,时而钻入藻席丛中,时而钻出藻席丛 ……

然而,表面的宁静正积聚着危险。当这只顽皮的虾再次钻入藻席层下捕捉食物的时候,突然被藻席层盖住,缺氧而死,而它生前或爬或钻洞的"脚印"被留了下来。"从化石情况来看,当时虾生活的海底比较柔软,相当于现在的淤泥。"陈哲说。

陈哲介绍说,他们的这一发现,把足迹化石的时间提前到了 5.5 亿年前,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足迹。虽然造成足迹的生物没有被保存或者没有被发现,但可以推测它很可能是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或它们的祖先。

☺大江大湖大武汉欢迎你♡湖北省武汉市综合生活信息门户网站•更多资讯☛武汉网www.wuhannews.cn
免责声明:
1、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最终指导方案;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均由网友收集提交。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作商业用途,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亦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本站为信息网络储存空间,武汉网网站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音视频等信息)是由用户发布整理上传,对此类分享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无法证实其真实性,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因作品内容、版权有异议或其它问题,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生活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公益 | 视频 | 常识

关于武汉网 | 合作洽谈 | 刊例服务 | 服务协议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现在 本地生活门户 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为非盈利公益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为网友发布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监督热线电话 合作/建议在线QQ:273275115鄂ICP备2022004376号 法律顾问:张斌律师 湖北武汉生活信息门户 武汉网 生活网 wuhannews.cn

武汉| 湖北| 资讯| 关注| 财经| 手机| 网络| 女人| 娱乐| 情感| 美体| 汽车| 房产| 家装| 美食| 旅游| 指南| 教育| 办事| 健康| 购物| 交通| 职场| 商讯| 常识|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