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生活 汽车 房产 图片 公益 视频 常识

美食

旗下栏目: 美食 游玩 指南 教育 办事 健康 交通 购物 职场

饭前喝汤好还是饭后喝汤有什么区别? 关于汤的误区揭秘喝汤时间不对,长胖还伤胃

来源:网络 媒体:武汉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2-28 13:42:16
摘要:中国人喜欢喝汤,我们做汤的方法也是非常的多,有煲汤、煨汤、烩汤、蒸汤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喝汤也有不少的争议,例如汤到底该饭前喝还是饭后喝?汤是否具有营养?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讲讲有关汤的误区。汤为什么好喝煲汤的本质,就是把食材和水放在一起加热。以肉汤为例:煲汤过程中,肉里的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会发生变性降解,肉中的肌肉纤维束和肌肉细胞破裂,各类结构物质喷薄而出。多糖会被水解成小分子糖类,让汤更甘
中国人喜欢喝汤,我们做汤的方法也是非常的多,有煲汤、煨汤、烩汤、蒸汤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喝汤也有不少的争议,例如汤到底该饭前喝还是饭后喝?汤是否具有营养?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讲讲有关汤的误区。
虽然是都喝汤,但不同地区喝汤的习惯却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地方习惯饭前喝汤,有些地方喜欢饭后喝汤,汤应该饭前还是饭后喝,一直都是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有的人认为饭前喝汤好,有些人认为饭后喝汤好,那么,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到底是应该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呢?
 data-cke-saved-src=http%3A%2F%2Fwww.enagic-cn.com%2Fuploads%2Fallimg%2F200423%2F1-200423145052509.jpg&refer=http%3A%2F%2Fwww.enagic-cn.jpg src=http%3A%2F%2Fwww.enagic-cn.com%2Fuploads%2Fallimg%2F200423%2F1-200423145052509.jpg&refer=http%3A%2F%2Fwww.enagic-cn.jpg

汤为什么好喝

煲汤的本质,就是把食材和水放在一起加热。

以肉汤为例:煲汤过程中,肉里的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会发生变性降解,肉中的肌肉纤维束和肌肉细胞破裂,各类结构物质喷薄而出。

多糖会被水解成小分子糖类,让汤更甘甜。

蛋白质被水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如谷氨酸、组氨酸等,让汤喝起来更鲜。

胶原蛋白也被水解成小片段,猪脚、鸡爪汤厚实粘稠的口感,就来自于此。

氨基酸与单糖发生美拉德反应,脂肪酸也会在加热时降解,生成各种香喷喷的物质。

肉中的肌纤维束断裂,细胞逐渐破裂,让肉质变得更酥软。

炖的时间越长,进入汤中的这些成分就越多,汤的滋味自然也就越鲜美。

汤到底有没有营养

或许大家都听爸妈说过这句话:营养都在汤里了。汤,是很多家庭的餐桌必备:大骨汤、乌鸡汤、羊肉汤、蛋花汤、菠菜豆腐汤、小鸡炖蘑菇汤……它们不仅好喝,更是不少人“补营养”的首选。补钙要喝,感冒要喝,身体不好也要喝……在很多人看来,喝汤能够滋补保健,但事实上——汤,可能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有营养,也有很多科普人士和营养专家认为,肉是肉、汤是汤,营养还在肉身上。到底真相是什么呢?

一锅汤由三个部分组成,固态的食材、液态的汤水和浮在上层的油脂。

不同部分的营养素含量也不同,大分子蛋白质、纤维素等多糖、钙、镁、铁等矿物难溶于水,所以集中在固态的食材里。

而水溶性的氨基酸、小分子糖类、钾、钠以及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多集中在汤水中,至于密度较低的脂质和一部分脱离食材的脂溶性维生素,则漂浮在汤的最上层。

所以如果只喝汤不吃肉,那么摄入的就主要是水、油脂,和一部分易溶于水的小分子营养素。

拿大家最常见的瓦罐鸡汤来看下:鸡汤主要成分是水,剩下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肪、蛋白质和钠了。除了有少量微量元素,比如钙、铁、维生素B2、鲜味氨基酸少量溶入水中,维生素A、烟酸、锌等营养素含量为0。以蛋白质为例,鸡汤和鸡肉差了16倍!吃2两鸡肉(100克)就能满足一天中近1/3的蛋白质需求,但如果改成喝汤,要一口气喝1600 毫升(3瓶矿泉水)。营养还没喝够,撑都撑死了。

汤要怎么喝

喝汤要吃“料”

绝大多数营养成分是保留在肉中的,铁、锌等矿物质跟肉如影随形。进入汤中的同样也很少,肉汤中只溶解了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脂肪、蛋白质,大部分营养素还留在肉里,汤的营养远远没有肉高。因此,汤里的鸡肉、鱼肉、猪肉别浪费,喝汤同时也吃肉,才能更好地摄取肉中的营养。

喝汤要稍“淡”

同样再按上面的鸡汤计算,一碗汤就有500毫克的钠,相当于一天的1/4,盐超标预警。所以,喝汤味道越淡越好,因为咸汤喝多了,血压也会升上去。

喝汤要少“油”

从健康角度出发,喝汤最好撇去浮油再喝,不想长胖的人都懂的,那可都是纯脂肪。另外别拿“喝骨头汤”来补钙,同样喝多了会长胖!补钙的任务,还是交给牛奶酸奶、豆制品、绿叶菜,或者钙片吧。

喝汤别太“烫”

很多人喜欢趁热喝汤,可是我们的口腔、食管表面有娇嫩的黏膜,经不起烫。研究发现,饮用超过65℃的热饮,可能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一般来说,40℃左右是比较适宜的。

 data-cke-saved-src=http%3A%2F%2Fjingyan.yxlady.com%2Fupload%2Fimg%2Fjy_jh%2F20191101155354_11172.jpg&refer=http%3A%2F%2Fjingyan.yxlady.jpg src=http%3A%2F%2Fjingyan.yxlady.com%2Fupload%2Fimg%2Fjy_jh%2F20191101155354_11172.jpg&refer=http%3A%2F%2Fjingyan.yxlady.jpg

关于汤的误区

煲汤时间越长越营养

照理说,煲汤时间越长,受热就越充分,能溶出更多的营养。但是,这个“更多”却比大家想象中少了太多太多。前面的道理我们知道了,汤熬得再久,也不如吃肉,没必要“三煲四炖”啦。另外,营养没炖出来,嘌呤倒是可能炖出不少。有检测发现,牛肉、羊肉、青虾在煮汤的前30分钟内,汤里的嘌呤一直在增加。

荤汤比素汤更有营养

正如前面所说,喝汤不如吃肉(也不如吃菜)。如果只喝汤,不吃“料”,那喝荤汤喝素汤都差不多。因为汤里大部分都是水,只要不咸,拿来补水也是可以的。不过,如果你是个既喝汤又吃料的聪明人,吃掉了汤里面的鱼肉、鸡肉、猪肉,那脂肪和蛋白质就差不多够了。但如果没有肉汤,来份菌菇豆腐汤之类的素汤也是很好的补充。

浓汤比清汤更有营养

白色浓汤之所以这么白,基本上还是拜满满的脂肪所赐,骨头汤、鱼头汤、鲫鱼汤……都是一个道理。很多人以为这种白色是把食材里面的“钙”和其他营养炖出来了。研究表明,压力锅熬骨汤1小时和瓦罐熬骨汤4小时,汤里的钙含量仅为1.0-1.2毫克/100毫升,钙含量极低。

餐前vs餐后哪个更健康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饭前喝汤能够增加饱腹感,这样吃饭时就不会因为过度饥饿而吃太多,从而避免摄入过多热量,最终有利于控制体重。研究发现,与饭前不喝汤相比,饭前15分钟先喝些低能量密度的汤,可以使能量摄入减少20%。

但如果喝的是高脂、高糖的汤(如猪蹄汤、猪筒骨汤、加了很多糖的甜汤)的话,这句话可能就不适用了。因为这种汤热量很高,喝太多就是在增加热量的摄入,可能是越喝越胖。而且,它们过于油腻,反而可能抑制食欲,增加消化负担。

另外,对有些人来说饭前喝汤也不适合。有些人本来身体瘦弱,食欲不振,饭量较小,用餐时再大量喝汤,有可能妨碍进食量,不利于体重的增加;一些平素肌肉乏力、消化不良,有胃下垂和胃动力不足问题的人,喝大量汤水会让胃太过沉重;胃液本来分泌严重不足的人,用餐前再喝很多汤水,有冲淡胃液影响消化的可能性。

这4类人不建议多喝汤

民间有“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的说法,可见喝汤在国人餐桌上的重要性。然而,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如果随意喝汤,很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

1、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更适合的饮料是不加糖的蔬菜汁、绿茶、乌龙茶和椰子水。除高血压患者外,对中风、冠心病患者来说也是如此。

2、痛风患者 如果有痛风病或者血尿酸高,不仅浓白汤、油腻的汤不适合,鱼肉的清汤也别喝。矿泉水、没有加糖的蔬菜汁、纯椰子水和淡茶水,是需要控制尿酸的人最合适的饮料。

3、胃酸多的人 胃酸多的人不适合大量喝肉汤,因为肉汤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建议胃酸多的人用餐时先吃些少油的蔬菜,再吃鱼肉类食物。

4、胆囊疾病患者 胆囊疾病患者应当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肉汤中的脂肪一定要去掉,浓汤和油汤一定不要喝了,因为大量蛋白质摄入也会引起缩胆囊素分泌。

来源: 武汉晚报

 data-cke-saved-src=http%3A%2F%2Fp7.itc.cn%2Fq_70%2Fimages03%2F20201118%2Fb77d738b55e44c60825960c640b352ae.jpeg&refer=http%3A%2F%2Fp7.itc.jpg src=http%3A%2F%2Fp7.itc.cn%2Fq_70%2Fimages03%2F20201118%2Fb77d738b55e44c60825960c640b352ae.jpeg&refer=http%3A%2F%2Fp7.itc.jpg
 
 
☺大江大湖大武汉欢迎你♡湖北省武汉市综合生活信息门户网站•更多资讯☛武汉网www.wuhannews.cn
免责声明:
1、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最终指导方案;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均由网友收集提交。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作商业用途,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亦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本站为信息网络储存空间,武汉网网站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音视频等信息)是由用户发布整理上传,对此类分享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无法证实其真实性,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因作品内容、版权有异议或其它问题,请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生活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公益 | 视频 | 常识

关于武汉网 | 合作洽谈 | 刊例服务 | 服务协议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现在 本地生活门户 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为非盈利公益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为网友发布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监督热线电话 合作/建议在线QQ:273275115鄂ICP备2022004376号 法律顾问:张斌律师 湖北武汉生活信息门户 武汉网 生活网 wuhannews.cn

武汉| 湖北| 资讯| 关注| 财经| 手机| 网络| 女人| 娱乐| 情感| 美体| 汽车| 房产| 家装| 美食| 旅游| 指南| 教育| 办事| 健康| 购物| 交通| 职场| 商讯| 常识|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