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榔梅,丹江口市特产水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系对榔梅树及其果实:榔梅果的统称。武当榔梅是特有的一种水果,品种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果实大,品质优。武当榔梅果实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果酒、果脯、果冻。武当榔梅品质特征突出,不仅金相玉质,外观诱人,而且风味爽口,酸甜适度,营养价值丰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实〔气味〕甘、酸,平,无毒。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据有关史书记载,其源自“折梅寄榔”神话,宋代赋予它“预知年景”圣果,明代它成为“显瑞呈祥”的瑞应之物,还被列为皇帝的贡品。武当榔梅极具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经济价值,有种植的基础条件,榔梅文化、榔梅种植开发潜力巨大。 种植历史 武当榔梅历史悠久,远溯北宋晚期。公元1184年,北宋经典《真武启圣录》就有榔梅的记载:“榔梅者,乃榔木梅实,桃核杏形,味酸而甜”。武当榔梅起初以榔梅称之,随太和山的称谓演变和真武“折梅寄榔”的传说的影响,民间习惯以“武当榔梅”之名广泛沿用下来。 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武当榔梅逐渐形成了政治性、宗教性和群众性的特征:武当榔梅明代达到鼎盛。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明成祖朱棣下旨,把武当榔梅果列为贡品,每年由武当山进献;因真武大帝在此修道成仙,宋代赋予它“预知年景”的圣果,元代赋予它“永不泯灭”的仙果,明代武当榔梅成为“显瑞呈祥”的瑞应之物。明朝末期,公元1623年(明天启三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考察了武当山,他的《游太和山》日记中写道,在琼台中观、南岩宫共索得榔梅8颗,而且送他果实的道人战战兢兢,生怕被人知道而获罪。徐霞客还把榔梅果带回家给老母亲祝寿。史料记载:“……永乐十年秋,敕命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敕建武当山宫观。十一年春,榔梅发花,色敷红白,……,远近闻见,五月果成,珠玑错落,翡翠交辉,累累满枝,莫计甚数,凝霞映日,颜色炫耀……”;公元1526年,道士方琼真“访武当携榔梅植于洞天福地,今尚存古榔梅一株”。 自清朝末年,由于各种原因,榔梅果却在武当山突然消失。20世纪末,丹江口市将武当山榔梅研究列入科研项目,并开展了推广工作,该市多个乡镇开始种植,并称为周边地区热门水果品种。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果实橙黄色。果皮光洁细腻、光泽度好。果肉鲜艳、肉质柔软致密。口感芳香,风味甘甜,汁液丰富,酸甜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