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接到相关人士反映,北京某租客质疑其所租房屋甲醛超标,预约了第三方机构上门检测。但事后被爆出,该租客在检测前于卧室内故意人为放置了十余块切割过的合成板材。而该检测机构也并未有疑问,在此情况下进行了采样检测。 实际上,空气质量检测会受哪些影响因素?什么情况下检测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检测、治理机构如何甄别?这些依旧是大众的知识盲区。
检测现场 针对上述检测行为,有专家指出,若情况属实,一是租客涉嫌使用虚假材料进行检测;二是第三方机构检测存在不合规行为;三是检测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该事件出现后,引发了行业对空气检测背后的思考。 温度湿度对“空检”影响大 检测环境不合格可致鉴定无效 据记者了解,用户关心的空气质量检测,多是由CMA认证的检测机构、权威精密仪器等完成,其检测遵循的标准为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该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是衡量房屋是否环保的根本依据,也是目前长租公寓平台在空气质量检测中普遍遵从的参考标准。 GB/T18883对检测环境做了明确规定,如温度、湿度、气压、密闭时长等。但在检测过程中,经常存在检测环境不符合规定的现象。记者向专业检测人员了解到,时值夏天,室内温度过高(高于28℃)、室内存放有个人物品、密闭时间掌控不严谨等是导致检测结果无效、不能作为鉴定依据的几大主要原因。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在一定的参考标准内进行。 但据记者收到的举报材料显示,某租客拿到检测超标报告后发现,该报告显示检测温度为29.9℃,其超标的检测报告因温度过高,不能被相关法律机构认可。
检测报告 据了解,在当下的酷暑中,理想检测条件温度要控制在22度-28度之间,如不符合温度标准,需通过空调进行降温。另外,空气采样前要关闭门窗至少12小时,如是租住房间,应将房间内存放的个人物品进行清空,以免屋内物品存留影响检测精度。 鉴于此,有相关人士提醒,如果想确保检测结果权威精准,法律上得到认可,首先要确保检测环境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检测结果方可作为参考。目前,一方面,很多租客拿着检测环境不符合规定的检测报告维权;另一方面,因检测环境不合规,鉴定结果无效,房屋租赁机构不认可检测报告,这就导致了多起“空检”问题纠纷产生。 若以虚假材料做鉴定 法律上不可作为证据使用 据记者了解,除了“空检”环境应符合规定、规避检测治理同属一家外,鉴定环境和材料是否真实?鉴定机构具不具备鉴定资质等也需要注意。 另外,检测时房屋内放置新购买的小件家具、衣物等,也会造成空气质量污染,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绿色家居环境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洪帆曾对媒体介绍,在狭小或空气流通不好的空间内新增放置板材类家居产品,累计起来会造成超标。再者市场良莠不齐,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实际环保指标与商家提供的检测报告也可能不符。 如此一来,在实际的“空检”操作环境中,许多小细节可能都将导致检测鉴定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志民认为,一旦单方委托方使用了虚假的鉴定材料,则相当于剥夺了另一方的质证权。而根据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未经质证、无法确认真实性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案件证据使用。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大量检测机构涌入,有的机构没有取得CMA资质,有的机构主营空气治理业务,为了拉生意在检测环节“动手脚”。
鉴于此,有业内人士提醒称,想要获得真实有效的“空检”结果,依然要靠权威机构或专业仪器设备进行,同时要避免找同一家公司来检测和治理。 一面检测一面治理或存隐形利益链 又检又治不合规 实际上,除了检测条件不严格,空气检测、治理市场中还存在一种乱象——检测、治理同属于同一家公司或机构。 上述举报材料显示,某空气检测公司与空气治理公司相互关联,前者刚出具检测结果,后者就主动上门提供治理服务,检测与治理公司其实是同一批人,机构的检测与治理结果权威性受到质疑。 对此,有媒体报道指出,同属于一个法人代表、相互持股、子母公司等检测、治理机构相互关联的情况,有可能存在。检测机构不合规操作导致超标,再安排治理,存在成为一条隐形产业链的可能性。“依据2016年制定的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第4.1.5条规定,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所以专业甲醛检测公司是只做检测、不做治理。诚信正规的甲醛治理公司应该是只做治理、不做检测”。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检测和治理公司时,应提前对相关机构进行背景了解,选择正规、可信赖的机构。此外,消费者也可通过选择专业仪器设备,遵照国家检测规范来进行简易自检,做到心中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