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武汉必须勇担重任。从武汉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上获悉,该市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绘制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武汉将彰显龙头城市、创新城市和未来城市特色,打造国内外城市网络节点、重要战略通道、特色功能平台,全面提升武汉在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的引领地位。到2025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在发展能级、创新能力、产业实力、枢纽功能、生态品质、治理水平六个方面实现新跃升。到2035年,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建成,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作用充分发挥,国际化大都市功能明显增强,基本建成现代化大武汉。 按照这一“路线图”,武汉将更好发挥“七个引领作用”,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擎、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世界滨水生态名城、民生幸福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新标杆。 其中,创新引领被摆在首位。围绕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将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万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 产业,是另一个重点。武汉明确,要更好发挥高端产业引领作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显示度,建设高水平总部经济承载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 如何更好发挥全省“一主引领”作用?武汉部署做强“一城一圈一群”。“一城”,即全力提高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城市空间格局;“一圈”,即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推动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一群”,则指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同时,积极融入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 看武汉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阅读提要 全面提升武汉在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的引领地位,到2025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大武汉。7月25日召开的武汉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吹响武汉扛起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号角。 引领作用如何发挥?奋进建支点,武汉如何作为?7月26日,武汉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创新引领—— 实施“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清单 在“七个引领作用”中,创新引领被摆在了首位。武汉市科技局局长盛继亮表示,武汉将发挥科教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创新城市,成为全球创新版图重要一极。 围绕该目标,武汉将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努力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运行湖北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推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集聚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加快推进精密重力测量等设施的建设和武汉光源等设施的预研预制;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国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在汉设立分支机构。 同时,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制定实施制约重点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清单,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制度,打造一批国之重器。 盛继亮说,武汉还将深化科技成果“四权”改革,培育引进骨干型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布局建设一批综合性中试基地。同时,深入推进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围绕重点领域举办高质量的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推动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 高端产业引领—— 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 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更好发挥高端产业引领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武汉市经信局局长党蓁表示,武汉将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提升,确保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27%左右。 据介绍,武汉将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实施支柱产业壮大计划,加快建设“中国光谷”“中国车谷”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实施技改提能工程,推动装备制造、先进基础材料、现代消费品等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大力培育商业航天、网络安全、北斗、人工智能、氢能等新兴领域,加快建设千亿级“星谷”“网谷”。 同时,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持续实施数字经济“573”工程,加快高速智能信息网络、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基建”。大力发展数字新产业,强化光纤光缆、存储芯片、显示面板等研发制造能力;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赋能,力争建成1—2家全球灯塔工厂、培育10家互联网工厂、打造100家智能工厂和1000家数字车间,加快形成未来工厂梯队。 此外,武汉还将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力争在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做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标志性产业链。同时,大力提升产业显示度、集中度,打造20家单项冠军、500家隐形冠军、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建立亩均税收评价体系,确保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园区亩均税收不低于35万元,新城区重点园区亩均税收不低于20万元。 “一主引领”—— 做强“一城一圈一群” 更好发挥全省“一主引领”作用,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擎,这是省委赋予武汉的重任,也是武汉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孟武康表示,围绕这一任务,武汉将建好“一圈”,引领“一群”,联动“一带”。即:以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为突破口,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机制,引领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发挥长江经济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在具体举措上,武汉将坚持“九城即一市”理念,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建设“便捷、创新、开放、共享、绿色、活力”现代化城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主支点、全国重要增长极。 据介绍,目前,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和2021年工作要点等纲领性文件已编制完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协调机制已经建立,九市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科技、政务服务、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实现常态化对接交流。 孟武康表示,下一步,武汉将在规划方面,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规划编制和实施。在交通方面,推进市域铁路工程、地铁建设,打通跨区域断头路。在产业方面,积极探索联合招商,相互邀请参加项目集中签约大会,共同推进“十大”示范工程。在科技方面,加快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共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在民生方面,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扩大职工医保异地门诊即时结算试点范围,持续深化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 绿色引领—— 打造一批“碳中和”工厂、景区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武汉,这为武汉更好发挥绿色发展引领作用带来“双重机遇”。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阎忠宁表示,武汉将抢抓机遇,把降碳摆在更加突出优先的位置,积极争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鼓励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带动低碳产业发展。同时,着力推进近零碳、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力争打造一批“碳中和”工厂、景区,建成一批“近零碳示范”机关、学校、社区,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武汉还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构建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固废处置利用体系,努力打造“安静城市”。 发挥绿色引领作用,阎忠宁说,武汉将做好支点,引领周边城市共治共保。开展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尽早在武汉城市圈统一实行最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共治共保,建立流域共治机制和上下游协调联动机制,实施跨界河湖全流域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