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直升机航拍最美武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湖北记者站供图
武汉沿江非法码头、采砂码头全部关停,图为全国最大的江滩公园汉口江滩
东湖绿道因为举办武汉马拉松获得“最美赛道”称号
人工开凿的楚河连通东湖和沙湖
东湖水质已恢复到40年来最好水平,泛舟东湖也是一种享受
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的技术能用于大江大河的生态保护
王涵(左二)和她的直升机直播团队 记者黄师师 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把长江大保护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5月1日,CCTV-13频道“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直播长江特别报道聚焦武汉。节目以“极目楚天”为题,对武汉近年来的生动实践进行了水陆空全方位的展示,共用时40多分钟。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伴随这一诗句,镜头对准与长江关系密切的武汉。 此次直播记者兵分六路,分别从直升机、长江轮渡、东湖绿道、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储存器基地、汉江江滩6个点位,全方位呈现充满活力的美丽武汉。 带领观众从空中感受长江对武汉的滋养以及武汉对长江的保护,第一路直升机直播,从南岸嘴开始,沿着武汉江滩,飞跃沙湖、楚河,到达东湖。 10时04分,透过航拍镜头,一个像舌头形状的半岛,出现在观众眼中。这里就是夹在滚滚长江和涛涛汉水之间的南岸嘴。“这个地方有180亩土地,控制了17年,一直没有开发。”记者描述着眼前这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土地。长江、汉水交汇处,泾渭分明的水上分界线清晰可见。 龙王庙进入镜头。“因为受到两江夹击,龙王庙是武汉长江防汛的重中之重,现在整体叠加抬高的护坡上是一段亲水平台,曾经的防汛险段变成了滨江景点。”在记者的介绍下,“大水冲了龙王庙,曾经险段变景观”的文字,出现在画面中。 随着飞行轨迹的变化,镜头扫过了汉口江滩沿线的诸多著名建筑,江汉关大楼和武汉科技馆。记者话音:曾经的沿江非法码头、采砂码头已全部关停。 很快,一抹绿色点亮镜头。武汉人心中的新地标、全国最大的江滩公园满绿登场。正值五一小长假,从上空仍可见江滩人流如织。记者告诉观众,洪水来临,江滩也是大水来去的通路。 镜头切换至过江轮渡。“只要花上1.5元钱就能坐上轮渡。”直播记者将武汉百年轮渡的历史娓娓道来。她形容武汉人对长江的熟悉,就像一条马路一样。以前,没有桥的时候,只能坐轮渡,现在随着大桥、地铁、隧道的建成,轮渡早已不是唯一的过江方式。但随着长江风景越来越美,武汉轮渡依然魅力不减,成为市民和游客旅游打卡的好地方。 镜头再次回到空中,龟蛇锁大江的雄奇景观出现在眼前。万里长江第一桥,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美之姿吸引众人目光。 “你知道长江武汉段现在到底有多少座跨江大桥吗?”记者说,包括2座在建的,武汉长江段现在共有11座跨江大桥。 10时12分,飞机的航线已经垂直于长江,进入武昌上空。离开江,再看看湖,穿过楼群,沙湖立交桥前方耸立。沙湖则如一颗明珠,与之相偎。从画面清晰看到,沙湖公园建起来了,环湖绿道建起来了,湖岸线得到巩固,沙湖变得更美。 与沙湖相连的,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楚河。楚河连接着东湖和沙湖,能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楚河岸边,繁华的汉街因水灵动。城水相依的画面,令人羡慕。 伴随着视线的豁然开朗,武汉166个湖泊中最著名的东湖进入镜头。记者介绍,东湖的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6倍。春山如黛,烟霞似海。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宜人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记者说,现在东湖的水质已经恢复到40年来的最好水平。东湖变清的背后,与武汉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密不可分。 “环绕东湖的绵延绿道,刚刚因为‘汉马’,获得最美赛道的称号。”经记者提示,镜头在湖中道和郊野道交会的地方,停了下来。 直播记者轻松愉快地在东湖绿道上慢跑。他坦言,在东湖边跑步,真是一种享受。 “在武汉,江和湖的关系密切得就和母子一样。”记者说,东湖能在水患期间起到调蓄作用,长江也能为东湖供给优良水质。 记者介绍,东湖绿道拒绝机动车进入,只允许人和自行车通行,守住环境底线,还给不少动物留下空间和通道。 直播记者带领观众走进一处神秘的地下空间。跟着工作人员的脚步,记者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世界的引力中心”实验室,向镜头前的观众重点介绍了给地球做CT的一项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教授周泽兵接受了采访。他说,他们掌握的自主技术不仅可以进行资源勘探,还能用于大江大河的生态保护,即通过勘探掌握长江流域上水的储量以及周边城市地下水的储量。 距离华中科技大学不远的国家储存器基地内,直播记者早已“全副武装”。穿上“防护服”,记者如手术医生一样,走进芯片生产车间。首次亮相的国家储存器基地生产车间,洁净程度不亚于医院手术室,入口处可明显感受到风压,是将灰尘隔绝在外的。记者介绍,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为32层三维闪存芯片年内量产作准备。 直播记者来到汉江江滩。汉江边一片约16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大小的仓库正在拆除。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建筑的钢架进行切割。拆除完毕后,这片区域将变身江滩绿地。 镜头最后来到十里钢城青山江滩。从钢铁重镇迈向生态新城,十里钢城生态转身,成为武汉生态文明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链接>>> 直播镜头扫向“给地球做CT的机器” 华科大防空洞内的引力中心被“围观” 本报讯(记者杨佳峰 实习生肖夏)央视《直播长江》节目5月1日还走进在汉高校,报道了喻家山防空洞里的引力中心。在5分钟的直播里,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引力波研究的相关情况,例如给地球做CT的机器、在太空中给地球做体检的技术,还有“天琴”计划等。而在直播现场门口,也聚集了一些观众,拿着手机目不转睛地观看直播节目。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直播现场一起观看。 物理学科是华中科技大学发展迅速的学科,近5年来呈现出稳步上升、独具特色的发展态势。就在4月27日至28日,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中国香港及内地10多所大学的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对该学科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方位诊断性评估。 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平台,包括量子纳米光子学实验室、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实验室、超快光学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实验室、材料物理实验室、引力中心、超快纳米光子学实验室、纳米表征与器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等。 除了实验室实地考察,专家组还通过听取学科整体报告、与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该校物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对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客观评价,并结合该学科国际最新发展动态对该校物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专家组认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物理学科发展迅速,整体实力已经达到所设定的国际一流物理学科对标的水平,尤其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表现优异。 本次评估对深入了解物理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水平,准确把握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内涵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扩大了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揭秘>>> 央视湖北站负责人讲述直播幕后故事 全员祈祷“天不下雨” 深切感到武汉越来越好 本报讯(记者黄师师)“武汉站,是直播长江的重中之重。”5月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湖北站站长王涵了解此次直播的幕后情况。 从“极目楚天”到“江湖武汉”,武汉占据最大篇幅 王涵说,此期节目总标题是“极目楚天”,空中直播部分为“江湖武汉”。武汉直接上标题,主要考虑到武汉的特殊区位以及长江与武汉的天然缘分。 王涵介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武汉这一两年在生态理念及行动方面的转变,是节目聚焦的重点。 直播中,镜头对准了武汉江滩、东湖绿道、武汉轮渡。江湖相济、湖网相连、人水相依的美好格局,通过江与城、江与湖、江与人的关系逐一展现。 “城市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一天天变好。”王涵说,报道内容没有回避问题,也提及了城市过去的一些伤痛,如 “大水冲了龙王庙,曾经险段变景观”等。有了问题,如何解决才是关键。 据介绍,《直播长江》特别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各省记者站完成。节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长江经济带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以长江为主线,反映长江源头青海和长江经济带包括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共12个省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绿色、有序发展的生动实践。 12个省份中,除湖北省的报道占据两集外,其他均为一省(市)一集。而在湖北省的相关报道中,武汉占据了其中最大篇幅。 全员祈祷“天不下雨”,希望观众通过镜头看到最美武汉 王涵告诉记者一个小插曲:5月1日上午9时许,直播直升机从华中科技大学起飞点起飞,天空飘来零星小雨。当时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下雨与否,直接影响节目以何种形式播出。 王涵说,直播前,全员上下都心怀忐忑。因担心下雨,节目组也做好了备录工作。可直升机直播是最能展示播报手段进步的方式。“不下大雨就飞”,这一决定,在5月1日凌晨1时一锤定音。 参与此次直播的所有记者和技术人员共40余人。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北记者站所有出镜记者全部上阵外,黑龙江、宁夏、山东、辽宁站和湖北台等兄弟站台也派来人员支持。 “有的记者来自外地,要在极短时间内尽快熟悉情况;有的记者家人病重,直播前一天还曾失声痛哭。好在大家都十分顺利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王涵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把这期节目当做一个作品来完成,因为大家发自内心地热爱武汉这座城市,“很多来自外地的伙伴都对我们的工作环境羡慕不已”。 王涵说,在武汉这么多年,深切感受到武汉越来越好,也希望全国的观众通过他们的镜头看到最美武汉。 反响>>> 看了《直播长江》网友市民有话说 “武汉独有的力量让我们流连忘返” 5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直播长江》栏目播出后,引发了市民和网友的热烈讨论。网友们称,央视再次聚焦武汉,汉口江滩、沙湖公园、东湖绿道等地标性景点的出现,让武汉人备感自豪。 网友“磨人的小狐狸”说,棒棒棒!武汉又上央视了,画面拍得完美,感觉作为武汉人好自豪。 网友“Anshar”感叹道,虽然只在武汉读书呆了4年,但依然对视频播放的内容产生了共情,我现在更喜欢武汉了。 网友“帆”称,上学上班,探亲访友,公交轮渡,江来江往,多少回忆,这里不愧是大江大湖大武汉。 网友“念念不忘”看过视频后表示,武汉还是记忆中那个样子,喜欢她展现出的丝丝烟火气息,热闹又真实。傍晚中华路码头的余晖和江风依旧在船头荡漾,人声鼎沸的江汉路与楚河汉街终抵不过东湖山水的厚重与柔情,武大的樱花开了又谢,花香却只停留在记忆中。这座城市很大,大到我无法用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又很小,小到只用一碗热干面便足以看到她的江湖。 网友“香姬”表示,在武汉的长江边,有我满满的回忆,它不如海边浪漫,却温润恋人小鹿乱撞的心;它不如小河流水般细腻,却用它独有的力量让我们流连忘返。 作为沙湖公园管理处的一员,赵琴称,作为园林人,看到央视聚焦武汉的长江和湖泊,很骄傲自豪。武汉是百湖之市,最大特色就是水。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在突出水特色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水文章,整合水资源。如东湖和沙湖打通牵手后,如何开发利用好,如何挖掘湖泊文化做强做大,是我们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武汉市民谭女士表示,看到视频中长江轮渡的影像特别亲切,想起当年每日坐轮渡上早班时,要是错过了一班轮渡,就只能多花钱坐快艇过江。一晃30年过去,我也退休了。现在好几条地铁开通,一座座大桥飞跃南北,过江不再是难事。到江边更多是玩乐,去年江滩芦苇节时,我和老同事们去拍了不少美照,大家都说长江环境更美了。 武汉江汉朝宗轮船旅游公司员工廖成志称,如果直播在晚上,更能看出长江两岸夜间景色的震撼。我在水上旅游行业工作近十年,这十年来我见证了武汉长江两岸的城市发展变迁,景观照明的提升,沿江、垂江道路综合改造,滨水岸线生态修复等工程,让城市更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