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网红餐饮店排队当“托儿”》·追踪 市工商局立案调查“充场”网红店 昨日,本报《记者卧底网红餐饮店排队当“托儿”》的报道一经刊发,立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武汉市工商局12315闻讯立即行动。 根据记者举报,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立即将相关信息转至辖区工商局,并向江汉区工商质监局发出了“12315工作提示”,要求该区工商质监局抓紧依法办理。 江汉区工商质监局第二工商所根据要求, 立即进行了调查工作:经查,涉事网红店办有工商执照,但法定企业名称中,并没有“鲍师傅”字样,店家的字号名称是“武汉市江汉区创新食品经营部”,经营场所是江汉路89号。 在经营“鲍师傅”糕点时,为了提高店铺的知名度,采用代办排队模式,雇佣排队购买人员,在江汉路步行街人流较多时进行排队,造成该店客人多的假象,误导消费者购买。 鉴于上述情况,江汉区工商质监局已责令店家停止目前的销售行为模式,并根据《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第四款的规定,对该经营户进行立案调查。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同时也已介入调查。 (记者马辉 费权) 再遇充场“工头”—— “我不认为这种方式有什么不对” 昨日中午,记者再次前往地铁江汉路站D口挂着“鲍师傅”招牌的糕点店,该店正在营业中,门口还是排队,但是队伍已没有记者体验“充场”时那么夸张,仅有十来人。凑巧的是,记者还碰到了当天体验“充场”时的“中年男子”(见昨日晨报A03版)。该男子称愿意和记者“聊一聊”,“但能说的说,不能说的回答不了”。 该男子介绍,他只是承接和策划了这家“鲍师傅”店的充场活动,而充场活动只是营销的一种方式。“我并不认为这种方式有什么不对,是很正常的营销模式。这么大个店面费用不少,开销不少,压力也很大,不想出点奇招怎么经营得下去呢?而且整个行业都是这样的现象,吃饭有饭托,喝酒有酒托。找些人凑人气,只要卖的产品,吃完没有一个中毒,没有一个昏倒的,都说好吃,回头再来买,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见他越说越激动,旁人根本无法插话,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记者离开了现场。 (记者费权) 雇托儿排队,究竟错哪儿? 网红店火爆排队,背后竟有精心导演。“网红店充场”现象一经曝光,包括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财经时报网、澎湃新闻、今日头条、搜狐、网易、腾讯大楚等多个媒体门户平台第一时间转载了本报相关报道内容,随即引发全国网友热议,各大权威平台纷纷转发相关消息,不少市民也对此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别人用心赚钱,是他的智慧,购买者也是心甘情愿去买的,并没有人强迫。——网友“名雅” 说相关行为是营销手段没有错,但营销手段也要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不能损害消费者的相关利益。 ——湖北瑞通天元律师事务所张国振律师 针对雇托儿排队的充场行为,有网友认为,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那么充场行为到底有无过错?是否涉及违规? 张国振指出,根据2015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第四款,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第十六条,经营者有本办法相关规定行为之一且不能证明自己并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属于欺诈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第六款,经营者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武汉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江涛针对此事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甭管这家店叫鲍师傅,还是叫鱼师傅、包师傅,重点在于商家为赚钱耍的这种套路,以及在市场中取得的匪夷所思的“神奇效果”!接下来这事儿会怎样?或许有人会忙着打假,但我要说的是,表面的假要打,内在的烂更要打! (记者戴旻阳) 该网红店北京总部昨向消费者道歉 昨日,本报报道《这家“鲍师傅”雇人排队》的新闻,引发各方关注。同时,武汉市江汉区工商质监局已责令涉事店家停止目前的销售行为模式,并根据《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第四款的规定,对该经营户进行立案调查。武汉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同时也已介入调查。 涉事店面所属的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道歉 昨日中午12时20分,微博名叫“鲍师傅总部”,认证为“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微博,发表就武汉江汉路授权店雇人排队造成对消费者困扰的道歉声明。声明称: “鲍师傅”品牌隶属于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本公司旗下的鲍师傅品牌现做糕点店,公司拥有“鲍师傅”完整的开店注册商标。本品牌已在全国发展300余家合作店! 最近武汉媒体报道武汉江岸区江汉路店雇人排队造成对消费者的困扰,本公司郑重声明,“鲍师傅”武汉江岸区江汉路授权店在开业初期为了店面宣传雇人排队一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只是这一家店的行为,不代表其他店,公司从来没有指导授权店管理人员采用欺骗消费者的办法营销。公司属于监管不到位,对此易尚餐饮公司向全国消费者致歉,此种行为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我公司深深的歉意,以后我公司会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不良竞争行为,认真做人,踏实做事,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提供健康美味的美食。欢迎全国各界人士及团体的监督与指正! 就应该戳破这些“火爆”假象 本报评论员 李尔静 雇人排队营造“火爆”假象,以前也有听说,但经本报记者暗访调查,幕后的组织、策划、利益链条一一曝光,不禁让人惊叹。有网友如此评价说,这是“戳破了皇帝的新装”。 商家辩解这只是“营销手段”,法律上怎么定义,需要权威说法,不是自说自话。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欺骗。“火爆”的排队场景,呈现的是这家店口碑不错,好像是人们口耳相传、趋之若鹜,但其实只是一系列有组织、有策划的营造假象。确实有许多消费者会为如此假象所“吸引”,也会有商家为如此假象而产生加盟的意愿,这难道不是实打实的欺骗? 假象能够传播,也借助了网络的力量。时下,营销炒作、“网红模式”盛行,抖点机灵,玩点套路,把做口碑变成做“网红”,人气也可以短时间热起来。一个手机屏幕,将人与现实经验隔离了开来,营销技巧可以脱离实体经济的残酷检验,瞬间建立关于品牌、口碑的主观印象,我们在APP、微信上看到各种关于美食的点评、星级推荐,却完全不知背后有多少“推手”。“火爆”的排队画面进入社交网络,传播效应几何级数放大,假口碑也成了真口碑。
有过创业经历的人都清楚,把一家店面做起来、经营好,积攒并维持不错的口碑和人气,背后需要付出多少时间精力,是多么的不容易。玩套路、制造口碑假象,最终害的是匠心打磨、诚信经营的商家——他们相信的是好口碑口耳相传,相信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这都应该是朴素的商业真理,这些朴素真理不应该被“网红时代”淹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