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上学时,送学车辆扎堆造堵,校门前人车混行,家长只能停车送孩子进校门才安心。为保障学生上学 " 最后一百米 " 安全、畅通,武昌区交通大队在市交管局的指导下,联合区教育局,率先在辖区 14 家小学创新启动 " 警校家 " 护安保畅模式,交警、学校、家长 " 三方联动 " 解决送学难题。经过 3 个月试点,14 所学校门前路段,在上学高峰时段拥堵警情同比下降 73%。 数字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交通状况的改变,还有文明风貌的改变。学校门口,交警指挥交通,家长志愿者、老师护送孩子到学校,孩子安全到达后,向他们道谢、敬礼,校门口也成了亲子教育的课堂和展示文明风貌的窗口。 学在武昌," 警校家 " 模式的每一方参与者,默默践行着文明城市建设的题中要义;大成武昌," 警校家 " 模式更体现出这座首义、首善之城润物无声的智慧和精神高度。 以前,送学车辆无序停放和家长、孩子在车流中穿行的现象,不仅造成交通拥堵,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一难题一直困扰交管部门:禁止车辆在学校附近临停,家长担心孩子自己走进校门不安全;而如果允许临时停车,必然造成后方道路拥堵。 面对两难困境,2017 年 12 月 15 日,武昌区交通大队在市交管局的指导下,联合区教育局率先在武汉小学启用 " 警校家 " 护安保畅新模式。今年 2 月 28 日,新学期开学之际,试点小学数量增加到 14 所。该模式借鉴和学习了其他城市的经验,在校门口施划 " 护安保畅 " 区域,实现警方、校方、家长 " 三方联动 "。既要致力解决家长停车送孩子的麻烦,又要缓解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同时,让家长深度参与到护安保畅队伍中,打造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的 " 亲子课堂 "。 " 警校家 " 模式创新制定了 " 六个统一 " 标准,明确规范交警、家长和学校的职责,建立协同共治机制。武昌区交通大队对照" 六个标准 ",为 14 所试点学校统一施划了安全区,增设了 32 块交通标牌,160 个锥形桶,购买了 180 套服装和装备。 在此基础上,各学校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实施制度。建立起 " 校家委会—班家委会—每日护畅小队—队长—队员 " 的管理模式,发挥校家委、班家委核心纽带作用,履行管理、监督和沟通纽带的职责,确保护安保畅工作落到实处。 每天早上 7 时 30 分左右,由交警、家长志愿者和值班老师组成的 " 护畅队 " 准时在校门口上岗。送孩子的家长把车停在学校门口 , 无需下车 ," 护畅队 " 直接护送学生进入校园 , 从车辆停稳、孩子下车到车辆离开 , 全程只需 5 秒。 据武昌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熊志军介绍,经半年试点,这 14 所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大幅好转,接送孩子车辆 " 秒停 " 即走," 护畅队 " 护送孩子到校," 扯皮 "、投诉情况明显减少," 警校家 " 管理模式受到了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护安保畅,武昌先行。据了解,武昌区将在现阶段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区各中小学全面推行 " 警校家 " 模式,广泛听取校方和群众意见,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打造护安保畅的 " 武昌模式 "。目前,武汉交管部门已与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进行了沟通。近期,三部门已联合发文,在全市广泛推广 " 警校家 " 护安保畅措施。 警校家 " 护安保畅武昌模式 " 六个统一 " 统一护畅区域建设。在各所学校门口统一施划黄方格和护畅区,隔离车辆和行人,实现人车分离,确保护畅区域无车化和有序化。 统一护畅标志标识。护畅队队旗、帽子、马甲、红袖章等,均采用统一设计的全新元素,全面提升视觉辨识度。 统一护畅岗位职责。指挥岗:指挥驾车家长朝前行驶,劝导电动车、自行车在指定位置停放。接送岗:协助驾车的家长带孩子下车,护送或者让孩子自己走进学校。监督岗:由交警、值班老师担任,负责组织协调每日护畅工作,管理监督护畅服务,解决应对突发事件,对送学家长的交通违法行为,由交警依法进行教育、处罚。 统一护畅指挥动作。武昌区交通大队民警对护畅队员进行专门的岗前培训,确保动作规范统一。 统一标准用语。护畅队员用语要求 " 礼貌、冷静、规范 ",预设护畅规定用语 10 条。 统一护畅管理考核。各校家委会对护畅队员的服务时数进行严格登记确认,交警除现场督导外,依托警校家视频调度平台,实时监测各校每日护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