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口的发展历程中,绝对难以忽略张之洞带来的影响。作为湖广总督,汉口也属于张之洞的管辖范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也是跟汉口有关。当年为了修建汉口到卢沟桥的铁路,朝廷才下令将张之洞从广州调任湖广。因为这是当时中国要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丝毫不能马虎。
其实,在担任湖广总督以前,张之洞就有一番宏图伟业要施展。他是近代洋务派中的重要大臣,虽然主张要保留中国过去的儒家封建文化,但张之洞对于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历来都不排斥。相反,张之洞对于这些东西,一直持欢迎的态度。
而汉口这个地方,对于一个有宏图伟业的封疆大吏来说,是适合施展抱负的。汉口位于长江中游,处于各地贸易中转的地方。明朝时候开始,这里就已经是一个商业重镇。近代以来,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国资本相继进入这里。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转型期。过去前所未有的事情。对于张之洞而言,既要利用要工业国家带来的好处,又不能吃亏。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张之洞当年在汉口的做法,就是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软实力。所谓抓基础建设,就是先把交通设施建起来。除了京汉铁路,张之洞还修建了很多马路,方便贸易交通。同时,张之洞又开始扩大汉口的城市面积,以及筹建商业中心,并且修建了自来水、电报、电报、电灯、轮渡等基础设施。为了扩大汉口的城市面积,张之洞还修建了一条堤坝,让很多废地可以投入使用。对农业、实业、工业,进行重点投入发展。
汉口地区种的东西,不再是只用吃的粮食,还有很多适合卖的农作物。像棉花、桐油、芝麻等。张之洞还让人从美国购买一些棉花的种子回来,进行推广试种。他又引进了一些机器,帮助汉口发展。除了这些,对教育的投入,这也是张之洞非常看重的。在广州任职的时候,张之洞就注重教育。到了湖广,他做的事情更多了。而且,他培养的也不是过去之乎者也的文人,而是新式的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新人才,确实很有必要。
而在基础建设之上,张之洞在汉口这个地方,推动了一股鼓励贸易,保护商人的风气。这是当年汉口得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贸易重地之一的关键因素。当然,张之洞并没有停留在口头上。在金融上,他设立了银行。这可以满足在新环境下,钱庄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政府层面,又设立了新的机构,用来解决新事物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而在商业组织上,又一改过去中国以区域划分商帮的传统(晋商、徽商、浙商等),一律设立同行商业总会,让他们可以更好适应新的贸易环境。
对于一些苛捐杂税,张之洞也选择免除,并且,对于商人们的专利,也能提供保护。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汉口当时有较为清晰的法律准则,至少可以告诉商人们,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只有透明的游戏规则,才有公平的比赛。张之洞做的这些,就是为了营造一个经商环境。
也正是因为这些,汉口用了不到不年的时间,将进出口贸易总额翻了十倍。在1903年时,更是达到了1.17亿两。正是这些,才会让汉口在晚清民国的时候,成为可以跟上海比肩的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