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俊:等待下一只白鳍豚出水一跃 他是白鳍豚专家,是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的“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家”,他与白鳍豚“淇淇”相伴二十多年。6月2日晚,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刘仁俊登上央视《朗读者》,讲述他与“淇淇”的故事。
被称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几千万年以前,它们就生活在长江,被称为“活化石”。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及活动不当,白鳍豚大量锐减。2002年,“淇淇”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的十多年里,刘仁俊一直在寻找,但再也没在长江流域看到白鳍豚的身影。
与长江女神“淇淇”的22年 1980年1月11日,2岁左右的“淇淇”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水域被湖南省城陵矶渔民捕获。当晚8时,刘仁俊接到从城陵矶水产收购站打来的长途电话后,借了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和同事冒着风雪赶去。看到被麻绳拖在船尾、伤痕累累的白鳍豚时,刘仁俊和同事当即跳入水中,用担架将它托出,运回中科院水生所。 “淇淇”伤口已经严重感染、奄奄一息,刘仁俊和同事们访遍所有能够提供帮助的专家和朋友,最终通过为“淇淇”服用云南白药,并为它制作了一件小背心包扎伤口。5天后,淇淇的伤终于好了。 “它很聪明,不高兴会朝我喷水,有一次差点咬到我,看见是我,马上松开了!”从1980年1月12日下午5时至2002年7月14日早晨8时,在200平米的池子里,“淇淇”生活了22年多。刘仁俊和同事们始终悬着一颗心,怕“淇淇”吃不好、身体不健康,甚至怕它不高兴。他们运用了人类对动物最体贴的关怀来试着温暖和关爱这只雄性白鳍豚。 22年多的时光里,通过对“淇淇”的饲养,我国科研人员产出了一批科研成果,使得我国的淡水鲸类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对不起“淇淇”,没能给它找个伴 “我们这个行星是个很好的行星:这里有昼和夜的递变,有早晨和黄昏,凉爽的夜间跟在炎热的白昼的后边,沉静而晴朗的清晨预示着一个事情忙碌的上午:宇宙间真没有一样东西比此更好……”节目中,刘仁俊深情朗读林语堂作品《大自然的享受》,献给他永远的朋友“淇淇”。 “白鳍豚在长江是没有敌人的,它的敌人是人。”刘仁俊说,他对不起“淇淇”,让它孤独了一辈子,没能给它找个伴。 在200平米的水池里,“淇淇”曾是那么的孤独而又坚强。刘仁俊一直在为它寻找一名伴侣。1986年,名叫“珍珍”的雌性白鳍豚来到“淇淇”身边,两只白鳍豚开始一起嬉戏玩耍。这段时间里,“淇淇”是快乐和健康的。令人遗憾的是,1988年,尚未成年的“珍珍”因患肺炎不幸去世。 “它难过啊,一天到晚叫,到处找啊!”刘仁俊说,“珍珍”走去世后,“淇淇”一直很难过,为了再给“淇淇”找个伴,刘仁俊带了60几个渔民,很多船,长江上到处找,但再也没能给另一头白鳍豚。2002年7月14日上午8时,25岁的“淇淇”永远地离开了。2007年,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功能性灭绝并非消失,希望它出现在长江的某个地方。”刘仁俊依然在寻找、在等待,等着下一只白鱀豚出水一跃,他说,白鳍豚保护区已经建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