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糖尿病却总是管不住嘴,左脚烂出一个黄豆大的洞。换了一个月的药,伤口怎么都长不好,老人已经做好了截肢打算。护士为了保住他的脚绞尽脑汁,经过半年的坚持,伤口终于愈合。12日,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黄文静收到一封感谢信,信中称赞她是“素手纤纤兰心蕙质的护士天使”,感谢她为老人保住了脚。 去年10月,95岁的杨爷爷因胸闷到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管床护士黄文静在护理时发现,杨爷爷因糖尿病引起下肢血管神经严重病变,对疼痛反应迟钝,左脚拇趾烂出了一个黄豆大深可见骨的“洞”,他都不知道。询问得知,杨爷爷几年前发生过一次低血糖,那种濒死感让老人恐惧万分,总是偷偷吃东西,根本管不住嘴,这些年血糖一直都不好。 担心老人心理负担重,黄文静每次给他测血糖时都虚报血糖值,然后私下将真实的血糖值告诉家属和医生,这个“善意的谎言”成了病区医护公开的秘密。 换了一个月的药,血糖值降到了正常,可伤口一直未见好转,表面口子变小了,但深层仍有浓性分泌物,能看到白色腐肉。伤口又深又窄,形状很不规则,棉签无法彻底清洗,护理伤口小组会诊后,将伤口切开彻底清创后,再用海藻盐填塞。 到了12月初,伤口已经愈合得差不多了。黄文静换药时轻轻挤压伤口,发现又有少许浓性分泌物溢出。查房会诊时,医生触摸杨爷爷的足背动脉,脉搏弱,皮温低,告诉家属最好的情况就是伤口不再继续恶化。病情反反复复,杨爷爷已经做好了截肢的准备。黄文静却不忍放弃,她根据多年的护理经验判断,坚持换药还是要痊愈的可能,但究竟需要多久,她心里也没数。 病区护士长黄培得知黄文静的想法后,决定跟她一起再努力一把。两人讨论后重新制定了换药方案:每次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注射器抽取1%的活力碘消毒,最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无菌纱布包扎。 每次换药至少要勾着腰半个多小时,黄文静经常累的直不起腰来。看着脓性分泌物一点点变少,伤口深处逐渐长出新鲜的肉芽组织,她喜极而泣。经过半年多的换药,6月初杨爷爷的伤口完全愈合。面对杨爷爷和他家人的感谢,黄文静笑着说,这些都是作为护士应该做的,不值得一提。 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刘菊提醒,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常常被家人忽视,比如重药物轻饮食、恐惧低血糖等心理状态,这是他们血糖控制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她表示,糖尿病的防治需要“五架马车”护航,即知识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定时血糖监测,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