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天空下,大武汉长江主轴“江阔、岸清、水碧”的画廊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昨日,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截至目前,武汉已完成长江和汉江核心区100个港口码头的资源优化调整,核心区基本实现了无货运、船运码头,公务码头、两江游轮及知音号等旅游码头实现集约化运营,且已成为江边一景,长江主轴岸线初展城市滨江生态都市画廊景观,大武汉两江核心区迎来史上最美水岸线。
图为两江港口码头优化调整后,湛蓝天空下,江城最美水岸线靓丽夺目。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摄
图为整治前,武昌威斯汀酒店附近江段趸船较多
图为两江四岸呈现最美水岸线 楚天都市报记者胡勇谋通讯员方庆赵超徐安奇实习生周雅倩彭紫胭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优化调整百个港口码头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士称,2016年3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12月15日,《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发布,将长江鹦鹉洲长江大桥至二七长江大桥、汉江古田桥至汉江口划定为两江核心区。 2月20日,武昌月亮湾武北码头打响岸线拆除第一枪。这座货运码头有70年历史,曾经承担货物装卸、水上货物过驳、水上大型吊装等业务,高峰时码头工人上百人,昼夜繁忙。昨日,记者来到这里,江边已是一片开阔,绿树荫荫,一旁的月亮湾城市阳台景观建设正热火朝天。 紧接着,最难的码头开拆——3月13日备受关注的“水上人家”拆除。硚口区城管执法局(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士称,上世纪50年代,汉江客、货运急剧萎缩,省内各地的航运公司将船只分给职工,这些船就这样围着汉正街在汉水上讨生活。最开始的一批“水上人家”白天在汉正街打工,晚上以船为家。此前10余年,楚天都市报记者多次来到水上人家驻点拍摄,这些常年停泊在崇仁路闸口自晴川桥至长丰桥一带的趸船、水泥船和木船,足有百余艘,形成了水上群落。走在岸边,臭味阵阵,破旧的趸船被缆绳系在岸边,不少农民工在这里租住。硚口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工作指挥部工作人员分头对接船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几十次、上百次地做工作,直到最后一户水上人家迁走。 武汉市核心区最大的单个码头也开始拆除。5月28日,坐落于长江一桥、二桥之间——武昌临江大道三层楼工院路江边闸口,与原武汉客运港码头隔江相望的武轮坞修码头基地开拆。停靠在这里的“人民13号”趸船率先迁移,其前身是美国海军的坦克登陆舰。 与此同时,长江段最大的油码头、武汉段沿线及靠晴川桥一带的十多个水上加油站码头陆续迁离;武汉唯一的汽渡航线停航,滨江苑码头、铁机码头被拆除;百年王家巷轮渡码头落幕合并…… 据了解,长江核心区共76个码头、153艘趸船;汉江核心区共27个码头、36艘趸船。此次优化调整工作全部完成后,武汉两江核心区码头数量减少61.2%,趸船数量减少63.5%,老码头彻底退出中心城区。 两江四岸水岸线靓起来 昨日清晨6时,一身运动装扮的韩爹爹已沿着汉口四官殿码头、龙王庙江边小跑了两个来回,碧水滔滔、岸线开阔,在汉口民生路附近工作、生活了四十余年的韩爹爹说,长江、汉江岸线从来没像现在这般清爽、洁净。“以前,这里的江边都是码头、趸船、渔船、水上餐馆、水上人家等,各种大大小小的船停得密密匝匝,船体锈迹斑斑,船上更是乱搭乱盖没有一点看相,竹竿伸出来晾晒衣服、直排到江里的生活污水,来武汉游玩的游客基本过了龙王庙就不会再往前走。现在,把这些都清走了,如今的长江、汉江终于看得到岸了。我每天都来这里跑跑步,真的蛮舒服!”韩爹爹说,今年以来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眼看着那些趸船一艘艘被拆除拖走,江也开阔了,岸也清爽了,水质也好了。 如今,洁净、生态、靓丽的两江四岸水岸线已轮廓初显。站在白沙洲长江大桥上,看大江奔流,“一眼望尽四桥”,四岸高楼林立。大武汉江阔岸清,如画卷般壮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