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时间,很多人去过黄鹤楼,大多数人登楼观景,但少有人见过壁画全貌。 原来6个月前,黄鹤楼第五层的壁画开始修复。这是自 1985 年以来,黄鹤楼壁画耗时最长、动工最大的一次修复。
9月11日,黄鹤楼壁画修复峻工。9月13日,修复结束,黄鹤楼第五层壁画将重新对外开放。 11日当天,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黄鹤楼,再次拜访了壁画作者,也是本次修复者楼家本先生,听他聊了聊,修复壁画那些事儿。 36年后,黄鹤楼壁画再次新生 1983年,5位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艺术家受邀为黄鹤楼创作了5组壁画,分别位于黄鹤楼1-5层。 一开始,5组壁画都计划采用传统壁画的手绘重彩,但考虑到武汉气候特殊,且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两边是公路与铁路,火车过桥,烟雾会对楼内壁画产生影响。于是,放弃传统手法,1-4层壁画都改用陶瓷等硬质材料完成,仅第5层的壁画,保留了手绘重彩。 即将完成修复的这组壁画,以《江天浩瀚》为主题,面积约100平方米,共十幅。当年由楼家本先生历经4年完成。 正面墙上3幅分别以《流逝》、《浪淘沙》、《华年》表现长江文化以及黄鹤楼兴替过程,另绕大厅一周的7幅壁画统称为《长江源流》, 既气势恢宏,又饶有灵气,大自然在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36年岁月侵蚀,原有壁画模糊受潮需要修复,今年3月26日,77岁的楼家本先生受邀重回武汉,为这组壁画再赋生命。 修复后的壁画,色彩更鲜艳,细节更丰富。楼家本先生为《江天浩瀚》加入了新元素,就像彩蛋,只有盯着壁画细看,才会发现。 10 幅壁画,它的生命将被读者延续 《江天浩瀚》的 10 幅壁画讲了什么故事?楚天都市报就已修复的《江天浩瀚》,请楼家本先生一一进行了解读。
《流逝》
壁画反映了黄鹤楼出珑之前的文化基础。 第一阶段是创世纪时期,从武昌放鹰台、洪山老人桥、许家墩的彩陶,一直上溯白帝城附近的大溪文化。画面上出现洪荒时代大禹式的治水英雄和智慧聪敏的彩陶女。 第二阶段是青铜器时代。在狞厉可畏的要餐纹、兽性的人面峨前,身披虎皮的举鼎奴隶充分显示了“有虔秉镶如火烈烈”。 第三阶段是浪漫楚文化时期。湖北隋州出土的编钟及在楚乐声中翩翩起舞的楚女和行吟高亢“楚辞”的屈原式人物,是当时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长江养育了丰采照人的楚文化,黄鹤楼则是观照这文化的一个“望台”。
《华年》
壁画反映了三国初建黄鹤楼的历代兴废。 画面上部是黄鹤楼初创时期工匠们辛勤劳动的场面,以李白、崔颢为代表的不朽诗篇,反映了黄鹤楼之盛期。三彩双龙尊色彩之流动,屏风的瑰丽将人带回盛唐之风采的境界中。 画面正中,又出现明清黄鹤楼被水淹及战火谷噬的悲壮场面,向人们展示历经沧桑巨变的黄鹤楼。 画面右下角,采桑女被刻画成性静朴美的江南少女形象。左下角一组男性船夫与惊涛骇浪作搏斗场面,代表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以此作为这张“华年”画作的收尾。
《浪淘沙》
中间最大幅壁画,以传统的孔雀石研制的石绿为基调,泼洒到巨大的墙面上,配合石青浓淡墨色、暖色使画面具有经过自然风化的青铜器的感觉。 再用金勾勒出长江的涡漩激流,以一泻万里磅礴气势作为华夏民族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的精神写照。 此外,是一组环绕大厅的7幅壁画《长江源流》,每段壁画由圆柱分割,表现了哺育着文化历史与思想的万里长江。
每一幅画都不是独立的,如果心细,可以发现很多呼应的地方。 比如静美的采桑女和与海浪搏斗的船夫,比如红色的山头在两幅对立画中的呼应,比如前三幅一直连接的长江水…… 楼先生强调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态度,一定要“中化洋”,而不是“洋化中”,要留住自己文化的东西。 纵观这组壁画,与黄鹤楼在建筑和历史文化上都很好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壁画和中华文明的风采。 但正如楼先生说,“这画不是句号,是逗号。”希望每个前来观看壁画的人,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壁画完成之后,它的生命就是被读者所延续。 黄鹤楼的总设计师向欣然说,在最初的设想中,5楼壁画要透过黄鹤楼千百年来不断重建的历史,彰显出中华文明永不止息的生命力。楼家本以长江之水比喻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长河,虽然历经波折但百折不回、永远奔腾向前。这组《江天浩瀚》与黄鹤楼外的楚天、大江遥相呼应,如今经过楼家本的再次创作,让壁画与黄鹤楼都焕发出更为璀璨的光彩,情景交融的意境再次升华。 9月13日,黄鹤楼第五层的壁画重新对外开放,欢迎大家前去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