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武汉市通告招募志愿者,10小时内报名人数突破1万。目前全市在社区(村)服务的志愿者已超过5万人。 这群人年龄各异、身份不同,但因为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他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奋战在各个角落,尽自己的力量服务社会。 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几位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汇聚起抗击疫情的“滚滚暖流”。 华雨辰:是90后“斜杠青年”,也是最快乐的“螺丝钉”
90后姑娘华雨辰,是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的音乐教师,也是一名“斜杠青年”——疫情期间,除了在线上课,这个“90后”音乐教师,干了不少“兼职”。 为方舱医院里的患者广播,是志愿者华雨辰上午的第一项任务。伴着广播声,武汉青山方舱里的患者们陆续开始活动。遇到有患者出院的时候,华雨辰还会播报《告治愈者书》。
2月19日9时,华雨辰赶到武东货场,帮忙装卸100余吨医疗救援物资。一箱消毒水,25公斤重,体重不到50公斤的她使劲扛起。她说:“我也不是医生,就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你现在需要我搬货,我一个女生,我可能力量不够,但是它现在需要人,哪怕我力量再小,我多去一个也是一份力量。” 14时,她驱车30公里,赶到洪山区北湖收费站,为进出城车辆内的人员测量体温,站岗6小时,检查近百名司乘人员。 20时,离开北湖收费站后,她又赶到青山区青少年宫协助分发物资。23时30分到家,花一个小时整理次日要用的资料,凌晨两点才睡觉。 因为疫情暂时无法开学,这几天,华雨辰正带着学生们在网上录《夜空中最亮的星》,献给抗疫英雄。“已经有20多个孩子发来了各自的录音,我再编辑整合成一首合唱。你听。”华雨辰一边打开手机播放器,一边发动车子向下一个志愿服务点驶去。 “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空旷的马路上,不见往日的车水马龙,孩子们稚嫩的歌声里,传递着希望。 马文德:用一碗青海拉面“温暖”武汉
一碗牛肉面,暖胃更暖心。连日来,在武汉开拉面馆的青海拉面匠的义举,温暖了疫情防控一线的勇士们。 “疫情发生后,在武汉的青海拉面馆店主有的送牛肉面,有的送牛奶、有的送矿泉水,用实际行动支援武汉。”来自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马文德说,面对困难,大伙和武汉站在一起了。
在武昌区民宗局和放鹰台社区的带领下,马文德号召几位在汉的拉面从业人员成立了青海拉面马文德后勤保障支援团队。青海省100名队员组成的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甫一抵达湖北武汉,马文德便和伙伴们煮了20碗饺子给医护人员入住的酒店送去,还说好第二天早上吃拉面,中午送米饭…… “我只给自己留一碗饭,剩下的都要给他们送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援武汉,而我们做的一些事真不算什么。”马文德说,“我要继续给这些老家来的医护人员送餐,直到疫情结束。” 此外,马文德还担起了接送医护人员的任务,他每天早上7时30分准时接医护人员去医院,有时碰上医护人员加班要到11时,甚至等到凌晨一时再接回家中,这期间他还在送早餐,把买了菜的社区居民送到家门口。 2月11日,马文德等12名分别在武汉和化隆抗疫一线奋战的同志,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了一场特殊的“火线入党”宣誓仪式,他们同时向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马文德激动地说:“我是一名在武汉工作的化隆拉面人,同时也是一名战斗在武汉抗疫前线的志愿者。今天对我来说是个很特别的日子,因为就在今天,我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深的感谢党组织对我的关心。” 2月23日,“黄鹤楼卫生中心战役情临时党支部”成立,马德文作为支部委员负责后勤保障。 宋忠桥:为“天使”剪发 发短情长
在湖北武汉,残疾人理发师宋忠桥在各个援助湖北医疗队驻地间奔走,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志愿理发,身患小儿麻痹的他,一天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累计服务超四百人次。
在疫情之初,宋忠桥就立下“请战书”,希望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出一份力量。1月31日,宋忠桥和他的义务剪发服务队率先来到陕西医疗队驻地为这里的医护人员剪发。 在“出力”的同时,他依然不忘身为党员的责任感,宋忠桥先后向蔡甸区卫生健康局、武汉市慈善总会分别捐款1000元,用于为一线医护人员购买医用物资。并同时向蔡甸区残联募捐了5000个口罩和50套防护服,用于残疾人疫情防护。 他说,等疫情结束,他要为这些白衣战士重新设计美美的发型。 汤红秋:600名志愿者,你们的名字叫“美德” “武汉美德志愿者联盟”的发起者,是一名30多岁的武汉人汤红秋,她有着自己的一家翻译公司,疫情当前,她联系了几个好友,包括中国民主促进会企业家支部的主任委员徐斌,大家不谋而合,武汉美德志愿者联盟由此诞生。
从开始的几个人,到30多人的核心团队,再到近600人的团队,他们包括高工、教授、白领、干部、大学生、企业家、市民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分为采购组、物资组、安检组、外联组、核实组、总协调组等多个组别,只要武汉有需求,不论大事小事,核实组核实情况后迅速交接。
他们为16个医院送了3350台空气净化器;为雷神山前线建设者送去防护手套,他们每天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为不能回家的医护人员寻找和安排住宿;他们核实捐赠信息,打假辟谣,协助政府、医院做实事;他们还给病人做心理辅导和护理工作! 他们为所有志愿者车主配送消毒液、防护服,为他们每天配抗疫药物;他们接应17280箱鲜牛奶的送配;免费为数十个街道、社区提供了20多万公斤消毒的酒精;他们自行采购了240箱手套,1000多件防护服,完成了10万一次性手套的应接和配送! 张龙:把爱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 张龙是武汉市盲童学校的音乐教师,她负责198名学生的教学。在疫情还没爆发之前,为了防流感,她就在学校提倡“口罩文明”,让学生养成戴口罩的习惯。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除了给学生上网课,她还每天推送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给学生,和大家一起录云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把爱的种子和志愿服务精神种进学生心中。
2月5日下午17:50,武汉盲校招募党员前往位于石牌岭职高方舱医院协助整理被子,张龙主动报名前往。 让孩子们相信爱,只有有爱,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她带着盲孩子微笑着面对疫情,用音乐抚平家长和孩子们焦虑不安的心理,用艺术引导孩子们当困难来临时,保持冷静,从容面对。通过这次疫情让盲孩子学会爱,懂得爱,学会感恩,更重要的是将爱传递下去。 鲁军:为了我的城,我又来了
47岁的鲁军很忙。从1月23日到2月22日,鲁军一直在从事包括装卸运送物资、接送医护人员等志愿服务工作。 2月15日下雪那天,给鲁军留下深刻印象。江岸区云林街上,9.8米长的货车上装着15000盒方便饭。早上8时起,鲁军和其他30名志愿者一起把方便饭送往包括湖北省中医院等在内的武汉多家医疗机构。 高强度工作外加严寒天气,让鲁军浑身发冷。“我们明天要是发烧,会不会是感染了?要是我去了医院,你们要接着送饭。”有着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鲁军敏锐注意到大家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便利用天气和轻松语言和大家说着。 晚上10时,鲁军回到家,此时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换了衣服,吃了口热饭,他才恢复正常。家人看着心疼,鲁军又说起了笑话:“我这不是夺回身体控制权了吗?” 2003年在北京工作的他亲身经历非典,那时他也当过志愿者,送过医护人员。“经历了非典,你会知道单靠医护人员去抗击疫情不够,需要全社会努力,这次,为了我的城,我又来了。” 张迎新:“亲爱的家人们,开饭了!”
“亲爱的家人们,开饭了,互相转达一下!”连日来,每到饭点,洪山丰颐大酒店的楼层间,总会回荡起志愿者张迎新的暖心问候。作为疫情期间的隔离点,该酒店有100多名疑似患者入住,包括张迎新在内的4名志愿者及街道工作人员为这些“家人”提供送饭、运送物资等服务。
在隔离点,张迎新会为疑似患者疏通心理困惑。遇上有失眠症状、精神比较差的人员,会为他们按摩头部、热敷,让隔离生活更舒心一点。此外,张迎新还通过线上指导,帮助多名疑似病例患者调理身体体质,增强免疫力。 郑能量:我只是想来报恩
“知道此行凶险,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惧之志。如果我的命数至此死在武汉,请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让它漂回湖南……”这是湖南90后小伙郑能量为自己写下的战“疫”生死状! 1月24日,郑能量选择“逆行”北上,一人一车来到武汉做志愿者。
他加入了“武汉抗疫公益者联盟”,成为一名志愿者司机,每天负责开车将各种各样的物资运送到各大医院,一有空闲时间则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就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着。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一接到求助电话就立马出发,凌晨四五点入睡,早上九点出门,每天穿梭于协和、金银潭等医院之间,义务运送医疗物资、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27岁的郑能量,没有见过太多生离死别。有人问他:“你不怕吗?”他沉默片刻,回答:“我没有时间害怕,有的只是心痛。” 车队曾接到一个女孩求助,说她母亲患有癌症在做化疗,最近又疑似染上新冠肺炎,急需去医院检查。人人都知道这是高危病患,接上车就是一块“烫手山芋”。“一开始我也有些犹豫,但如果我拒绝,她妈妈可能会传染到家里人。”郑能量勇敢地接下了这个“单”。 郑能量是湖南建工集团的一名员工,他不是武汉人,没在武汉念过书,甚至也没有亲人在武汉,为什么选择“逆行”武汉? “我只是想来报恩”,郑能量简单回答了几个字。出生于低保家庭,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家庭生活贫苦,“靠政府救济金和社会爱心捐助生活,我上完了大学,成为一名国企职员。像我这样穷苦出身的孩子,没有党的恩惠,没有政府的关怀,没有社会好心人的支持,没有学校师生的情义,不可能完成学业,不可能在绝望中重生。” 他说:“之前,我的名字是叫‘郑郑’,大三那年,我认识到社会应该多一些正能量,于是毅然把名字改为‘郑能量’,希望自己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这个社区86名党员、群众志愿者 3小时集结完毕
汉阳区永丰街仙山社区有7个小区、7000多居民,跨汉阳大道和琴台大道两条大道,仅有15个工作人员。 1月23日,仙山社区的15位工作人员都收到了社区党组织书记郭永江的通知,立即上岗不当逃兵。2月6日,社区工作者更是响应号召,从家里搬出来,集体住到社区附近的小宾馆。 从这一天开始,社区摸排“四类人员”工作进入非常困难的攻坚阶段,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郭永江找到郭元林,即仙山村改制后的武汉仙山鸿宇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仙山社区是由原仙山村改制而来,原住村民们多住在锦绣仙山小区。6日下午,郭元林紧急发动住在锦绣仙山小区的党员、居民们,来当志愿者。 一下午,3个小时,86个党员、群众都进了群。很快,针对社区里的7个小区,大家分包楼栋开始工作,紧急开始对社区里的“四类人员”进行全面排查。 “大家都是多年居住在此,对社区情况熟,不光管我们自己的小区,还要管社区里其他6个小区。”郭元林说,大家主要是打电话、发微信、通过对讲机,一户户联系居民,家中没应答的,就上门敲门,密切跟踪。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摸清了社区的情况。该社区在册4447户,登记有7655人,实际摸底排查到4163户(其余为空户),实际住了4000多人。 志愿者与下沉社区的22名市、区机关企事业干部以及82名网格员、物业人员、警务人员组成3个网格工作队,定格定责,统一佩戴红袖章,“绑定”开展疫情排查和小区封控工作。每个网格工作队由网格员牵头,分成排查、封控、保障3个小分队开展工作。 有这样一群更为特殊的志愿者 他们不穿防护服,却战斗在方舱医院 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方舱病人 方舱是他们暂时的家 他们在自发地爱护它
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危艳林每天都会帮自己单元的病友们领餐。“尽我自己的一份力量,能帮就帮一点,大家在一起,都是病人嘛。我们年轻一点,就做点贡献”,危艳林说。 危艳林是被病友们推举的单元长。他的单元一共有22个人,在他的影响下,5个人都成为了志愿者。
方文晶是42单元的“单元长”,刚刚端起晚饭,她就接到一个电话,说需要前一天的统计信息。方文晶连忙扒了几口饭,就忙活了起来。 录信息、登记资料、号召党员入群……这些天,方文晶没少忙。这里的医护人员还悄悄告诉我们,方文晶曾经要求把自己CT和核酸检测的时间推后,把机会让给其他人。“我想我年轻,症状也比较轻”,方文晶这样解释。 没有鲜花与掌声 但他们用一颗跃动着的爱心 用奔跑的背影 完成着爱的传递 将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 温暖着武汉 谢谢你们,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