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流经湖北巴东县境内,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至巫峡口东汇入长江。神农溪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溪流,两岸山峰紧束,绝壁峭耸,溪水在刀削般的峡壁间冲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险滩、长滩、弯滩、浅滩六十余处。水道虽狭急却清浅,漂流极富刺激而又安全。 神农溪流经三个风景各异的峡谷--棉竹峡、鹦鹉峡、龙昌洞峡。两岸风光奇美,峡谷中少有开阔地,最狭处两岸相距仅7米。船行峡中,如穿幽巷重门。一座座高达数百米的山峰劈面压来,几乎望不见前面的水道。
神农溪地处长江三峡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湖北省巴东县境内、长江北岸的深山峡谷里,发源于“华中第一峰”之称的神农架南坡,属常流性溪流,全长60公里,与万里长江呼应态势,于距县城9公里的西壤口处汇入长江。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原始森林中的鸡公山,最高峰海拔3052米,被称作是“华中第一峰”。神农溪之所以四季都可以漂流,全赖于“神农溪”提供了足够水量。“神农泉”源出神农架主峰西侧的鸡公山,其山海拔1180米,该泉不受雨旱影响,它不舍白夜地从鸡公山腹部喷涌而出,夺路而走,常年流量始终保持5.64立方米/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壮美神奇天下无二。 大自然创造着美,人类在追寻着美。
在以险见长的棉竹峡中,难以攀登的峭壁上溶洞遍布,巨大的石钟乳凌空倒悬,河床窄而落差大,4公里航道就有大小险滩30多处。乘舟漂流,全凭船工技巧,令人心跳砰然,却是有惊无险。
神农溪的美,皆因其真实的自然、自然的真实。她原始古朴,没有人工的雕饰,全是大自然的造化,其秀丽与神奇,早已有诗为证。唐朝诗人杜甫游览了神农溪后即与赋诗日:“迢迢水出走长蛇,怀抱江村在野边。一叶兰舟龙洞府,数间茅屋野人家。冬来纯绿松杉树,春到间红桃李花。”历经沧桑变幻,时至今日,神农溪依然保持着当年纯朴秀美的本色。
神农溪从远古流淌而来,历史在这里留下的斑斑足迹依稀可辨,崖壁上散布着古栈遗迹,危崖千仞的半山腰残留着古代巴人和僚人的崖葬悬棺,有诡秘莫测的土家族先民居住的洞穴等多种文化遗迹,神农溪的“碗豆角”扁舟是由历史上的先民遗物“土船”承传演变而来。这些,都为神农溪增添了浓厚的神秘感。 万里长江三峡美,神农溪上则有四峡。即由北至南的岩棺峡、绵竹峡、鹦鹉峡和龙昌峡四个峡段,四个峡段各有其貌、各有其景、各有其神,加之四季都可以旅游漂流,其韵味更是不可穷尽。
神农溪由一古老的传说而命名。相传远古时代的神农氏(炎帝),曾在这里架云梯攀悬崖,遍尝百药,拯救黎民。后来人们把他架梯采药的地方叫神农架,这条河就叫神农溪。
鹦鹉峡 鹦鹉峡是三个峡中景色最秀丽的一个,两岸植被如缨络垂挂,四季长青,岩水滴渗,飞瀑涌泉,奇观迭现。 年花滩 有一段峡谷,无论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开的鲜花,故名“年花滩”;有一处“九股水”的地方,溪边泉眼涌出多股泉水,分清、浊、混三色,因名“三色泉”。(现已经在2003年7月份三峡大坝蓄水后被掩没。) 龙昌洞峡
神农溪最后一个峡谷是龙昌洞峡,此峡对峙均宽不足二十米,两岸壁立水中,连绵不断,曲折迂回长达五千余米,大有矍塘峡夔门之雄。沿途可见人文景观--岩棺群和古栈道。峡东岸离水面150米高的绝壁上,有许多小洞穴,深浅不同地放置着岩棺,肉眼清晰可见。
神农溪堪称无污染的天然之流,溪水碧澈,一清到底,除“三色泉”外,几乎见不到一缕混水。溪底遍布五色石,如花似锦。湍湍处水流如雪似雾,船行如飞;水缓处形成幽静平湖,浓绿莫测,扁舟荡漾;浅滩处水深不及膝,船底与河中卵石相摩,格格有声,全靠拉纤。
漂流神农溪所乘的船,形如半个剖开的豆荚,当地人称为“豌豆角”,小巧轻便,用坚硬耐磨的花栎木制成,浮力大而吃水浅,可在水不及膝的浅滩处行驶。“豌豆角”全凭人工操纵,每条船需六名船工,船工撑船是神农溪景观之“最”。神农溪水急滩险,船工几无立锥之地,全需涉水拉纤,走在最前边的“头纤”和船尾的“驾长”带头吼起号子,声震峡谷,船工前呼后应,力随声出,一鼓作气,拉上滩去。下水时船在呈“之”字形的水道中横冲直撞,“驾长”手中一把橹一杆篙控制着船的方向,船在急湍的水流中飞速窜行,船中乘客心跳如鼓。 神农溪经过两个土家族小村寨。掩映在凤尾竹、芭蕉叶、柑桔林、乌桕树中的村寨恍若世外桃源。此处溪水幽平,彩石满滩,游人可在土家吊脚楼中休憩,或游泳,或捡石,或去村中参观古老原始的水磨、石碾,观赏土家人粗犷的巴山舞、对山歌,品尝、苞谷酒和土家饭菜。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流经湖北巴东县境内,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至巫峡口东汇入长江。神农溪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溪流,两岸山峰紧束,绝壁峭耸,溪水在刀削般的峡壁间冲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险滩、长滩、弯滩、浅滩六十余处。水道虽狭急却清浅,漂流极富刺激而又安全。 神农溪流经三个风景各异的峡谷--棉竹峡、鹦鹉峡、龙昌洞峡。两岸风光奇美,峡谷中少有开阔地,最狭处两岸相距仅7米。船行峡中,如穿幽巷重门。一座座高达数百米的山峰劈面压来,几乎望不见前面的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