洈水镇简介 洈水地处湘鄂边界,位于松滋西南边陲。现辖一区(洈水旅游风景区)、一园(洈水国家森林公园)、2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面积365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人。城镇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现有城镇人口3.1万人(城镇化率35.6%),风景区规划面积286平方公里,占全镇面积78.4%。洈水景区由洈水人工淡水湖、洈水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溶洞群三大板块组成,以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的洈水水库为核心区,集山、水、林、泉、洞、岛和多元生态文化为一体。 洈水有着门户口岸的区位优势。洈水距长江水道松滋港45公里,距古荆州100公里,距洞庭湖区域80公里,为长江黄金水道、湘鄂两省交界、洞庭湖系水域三重叠加的节点位置。洈水具有一镇连二省四县市的区位优势,处在荆州古城、长江三峡、张家界三大著名景区黄金三角位置,200公里以内有常德、岳阳、荆州、荆门、宜昌五个地级城市;焦柳铁路穿境而过,两广高速、江南高速、207国道和2条省道路网覆盖全流域,已纳入十三五规划的枝(江)石(门)高等级公路、景城旅游快速通道正在规划建设,承接湘北、鄂南的口岸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洈水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洈水是洞庭湖北侧水系最大的湖泊水源地。上世纪50年代,湘鄂两省征松滋、公安、澧县6万群众,在位于洈河流域中游的洈水镇筑起了长约1万米的亚洲第一人工土坝,修建了库容6亿立方米的洈水水库。洈水流域范围广阔,全长200余公里,覆盖人口近60万,灌溉农田近60万亩。 洈水有着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洈水流域内森林、水、湿地、温泉资源丰富,洈水水库被作为松滋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力,水体未污染,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北纬30度气候、海拔300米的气候适宜,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有“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之称的洈水大坝,有“百岛之湖”美誉的洈水湖,有“一级地表水质”的洈湖水,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招牌的森林氧吧,有“喀斯特奇观”的地质溶洞群,有“百岛画廊”的500多个湖心岛,有“汤池养生”的温泉之地,有“楚国书斋”的文化历史底蕴。 洈水有着多元的文化。洈水有新石器遗址、东周、汉代古墓群及水下文物。洈水被誉为“楚国西极”,早在2400多年前,屈原在他的《楚辞》中就对洈水的西斋有过表述。闻一多先生考证,洈水西斋为楚人祀神之地。洈水也是回汉聚居地,清嘉庆时期的西斋清真古寺,已有近200多年历史,藏有清朝同治二年手抄《古兰经》三十本和张学良、杨森题词。佛教文化悠久,迄今1500余年历史的灵鹫寺,是松滋最早的寺院。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赠额,归元寺昌明法师曾在灵鹫寺出家修行,被聘为名誉方丈,并题写寺名。景区内建有九岭岗革命烈士陵园,由徐向前元帅和夫人黄杰题写碑名,举办了纪念黄杰同志诞辰100周年重大活动,国家军委、省市各界300多人应邀参加。
洈水有着气派的城镇。整个城镇面积已达到8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洈河为中轴,以洈水旅游大道、金山大道为纽带的西斋、大岩咀、火车站三大集镇呈“品”字型聚集,宜居、宜旅、宜业的组群式现代旅游城镇格局。道路交通网络畅通,已形成“四横”(新杨公路、金山大道、景区新神路、环库南路)、“三纵”(洈水旅游大道、洈界公路、大梁公路)的交通主体骨架,25个村修建了通村水泥公路,总里程达200公里。水上交通便捷,已建有5个旅游码头,直达各重点景区。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主要街道实现了绿化、亮化、硬化、美化,旅游城镇功能基本具备。 洈水有着特色的农业。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万亩油茶、万亩羊肚菌、万亩弥猴桃、万亩水果、万亩苗木“五万”规模产业实见成效,产业板块逐渐形成。逐步形成了付家冲片花卉苗木带、沿洈河生态农业带、花坪片高效农业示范带、高山片经济林果带和上井泉生猪养殖基地、北大山生态林基地、大岩咀水产基地。“洈河源”鳙鱼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上井泉养殖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实施绿满荆楚工程,打造了32公里旅游观光通道,建设了石牌绿化苗木走廊、后坪葡萄采摘园、洈河菊花种植带、猕猴桃采摘基地、麻砂滩黄花梨、家鱼精养园、樟木溪村绿化幸福村。 洈水有着响亮的品牌。经过近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洈水拥有了国家森林公园、3A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等国家级招牌6个,先后获得了省级旅游名镇、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等省级荣誉11个。2015年被评为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