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抚办事处简介 沐抚办事处地处鄂湘渝交界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距离恩施州城60公里,北距重庆奉节125公里,西南距利川40公里。国土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万亩。下辖沐抚居委会、前山、大庙、营上、木贡、高台村,人口3万余,居民多为土家族。 沐抚位于神秘的北纬30°,平均海拔1000米,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6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优美。2014年被评为“荆楚最美乡镇”。境内植被种类繁多,盛产优质大米、茶叶、葡萄、牡丹、烤烟、高山小药材、林果等,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0%,是天然的生态公园。境内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壮美无比的恩施大峡谷景观层次丰富。清江河、云龙河纵贯全境。 壮美无比的恩施大峡谷空间宏伟开阔,景观层次丰富,山体变化无端,清江河谷深切,具有别于五岳的五大奇观。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誉为“石书万卷,万卷石书”。 一是清江升白云;恩施大峡谷里从清江上升起的云海象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曲折,延绵百里,形态丰润,美不胜收。 二是绝壁环峰丛;喀斯特地貌一般情形是有绝壁者无峰丛,有峰丛者无绝壁,恩施大峡谷不仅兼而有之,而且面积大,品位高,有四面绝壁凹陷于丛峰之中的,也有四面绝壁突出似凌架于丛峰之上的。世界上目前尚未发现类似奇景。 三是天桥连洞群;据不完全统计,大峡谷沿线有大小洞穴200余个,如板桥的热云洞,有石壁相隔形成两个洞口,一洞通热风,一洞出冷风。冷热交融烟雾缭绕,而且洞内的大厅可容纳数万人,更有天桥匹配,水天相谐,人物相映,犹如仙境。 四是地缝接飞瀑;恩施大峡谷的飞瀑与地缝相连,瀑群大小各异、高差悬殊,一幅幅美丽画卷。 五是暗河配天坑;重庆的奉节县龙桥河至恩施大峡谷的地下暗河全长50公里,为世界之最。恩施市的沐抚和板桥境内,天坑随处可见,仅暗河之上的竖井就有108个。 “皇恩宠赐与抚慰,沐浴日月之清辉”,沐抚古镇始建于明朝嘉庆年间,因沐浴皇恩而得名。清嘉庆初年(1795),有吴、胡、陈、刘、许五姓客家人由荆州、孝感迁来,并根据土家吊脚楼的样式初修街道,沐抚古镇渐成规模,一直保留至今。2014年沐抚办事处在原有古镇基础上进行改造与扩建,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群式建筑。现在,整个古镇依山绕水而建,房屋建筑“飞檐翘角、亭台楼阁”,青瓦、白墙、木门窗,层层叠叠,独具特色,山泉环街绕巷,颇具韵味。这里有“狗子场”,“九龙十八阡”“三步两栋桥”。著名学者于丹游览后盛赞此处“一寸一景”。“女儿衫”“王谷岭”“白狐”等传说,足以让人感觉到古镇的神秘与魅力。 沐抚是恩施州土家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是巴文化发源之地,历史、人文底蕴丰厚,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土家族的喜丧、哭嫁、女儿会等习俗以及原生态的山民歌、摆手舞等艺术,极具旅游观赏价值。 依托旅游开发在公路沿线和各大景点,鼓励黄鹤楼生态走廊沿线鼓励农民创建“星级农家乐”及“仙居人家”,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目前共发展“仙居人家”70余家,星级“农家乐”50余家。以“绿满荆楚”行动为契机,把绿化美化与沐抚古镇景观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黄金梨园1000亩,建成1000亩葡萄基地,发展了200亩薰衣草园和牡丹园。让老百姓都吃上旅游的饭,沾上旅游的光,转变了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第三产业的全面蓬勃发展。 近年来,沐抚办事处乘着湖北省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东风,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大力支持恩施大峡谷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沐抚办事处按照“一点、一线、一大片”的具体工作步骤,把整个沐抚当作一个大的旅游景区来打造,沐抚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村寨寨是景区、家家户户是宾馆、人人个个做旅游”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