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猗双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
临猗双塔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坐落在临猗县城北隅,东西对峙。双塔创自隋唐,此处原为寺院,今寺已毁,仅存双塔。“双塔交影”又称“双塔斜影”,是指农历正月、九月十五黄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阳和月亮同时位于东西方天边(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别从东西方照射双塔,使东西而立的双塔之影从不同方向向中间缓缓移动,交融在一起。历史上,文人骚客对“双塔交影”也多有描述。可惜,对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双塔奇景却未有任何文字记载。不过,也许我们从有关故事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最初发生在临猗。法海由于嫉妒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便把他们用“网塔钵”分别罩于两塔内。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称“许仙塔”。许仙塔的第七层还藏有二人的画像,第三层有一尊铁铸的许仙人头像,面向西塔,日夜相望。许仙与白娘子的真挚爱情感动了玉帝,玉帝便命太白金星在双塔内各放一宝,让他们每年七夕相会一次。从此,每年七夕黄………
2、临晋县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2
临晋县衙
临晋县衙临晋县衙(第五批国保)时代:元至近代地址:临猗县城西北20公里的临晋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以中轴线布局分三层台阶式,依次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配以廊房。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当心间较宽,明显大于次、稍间,稍间又略窄于次间。采用“减柱造”,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对接前后乳栿用四柱。柱头斗栱双昂五铺作,琴面假昂,柱头卷刹明显,柱础复盆式。堂前正面檐柱大于各柱,当心间两根采用“抱柱造”。前檐额枋用材硕大,以三根大圆木制作,直径达0.8米。增加了大堂的壮严气氛。二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三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堂前带廊,为清代建筑。银亿库位于大堂与二堂中院之东侧,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书房位于三堂西侧,与三堂相接,面宽一间,二屋皆为民国时期建筑。………
3、猗氏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3
猗氏故城
猗氏故城猗氏故城(第四批省保)时代:西汉地址:临猗县牛杜镇铁匠营村东侧故城现存城墙,南墙北墙分别长1254.3米,东墙长1288.7米,总面积161万多平方米。墙残存高2.8米,最高8.7米,厚19——21米间,夯土层厚度9——10厘米。猗氏故城附近有关猗顿的遗迹还有猗顿墓、猗顿祠、“陶朱故里”太范村、猗顿宅,宅旁有陶朱公祠、盐运道以及桃园、杏园、桑园、绣花园共300余亩。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闾原头永兴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4
闾原头永兴寺塔
永兴寺塔永兴寺塔(第四批省保)时代:唐末五代地址:临猗县城关镇三原头村塔建于唐末五代,为方形九级(现余八级)楼阁式砖塔,高13.5米。矗立于古郇城遗址上。一层中空,内设佛龛,余皆为实心。各层皆为叠涩出檐,装饰倚柱、门窗。塔身逐层向上收分,塔顶残损。闾原头永兴寺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为宋代砖塔,2013年被评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张村圣庵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5
张村圣庵寺塔
圣庵寺塔时代:宋地址:临猗县北景乡张村原为圣庵寺内建筑,寺院已毁,仅塔独存。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11.62米。一层正面辟门,塔内中空2.5米,以上各层皆为实心。一层塔檐下仿木结构砖雕斗栱,二层以上叠涩出檐,塔身收分不大。2013年被评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临猗县博物馆
推荐6
临猗县博物馆
临猗县博物馆县城非隅的双塔,建于隋唐,以“日月交影”而远近闻名,堪称中国科技史、建筑史上的奇迹。临猗县古迹有“双塔交影”,在县城内北隅有东西砖塔两座,创建于隋唐,宋代重修。相传西塔藏白蛇,东塔隐许仙。每年七夕,白蛇、许仙相会,双塔之影在月下交融,象征夫妻团聚,因有“双塔交影”之称。林外,元代大堂、临晋镇均为省级保护单位。景点位置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双塔北路269………
7、薛道实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7
薛道实墓
薛道实墓薛道实墓(第四批省保)时代:唐地址:临猗县北辛乡宜村东北为隋代尚书礼部侍郎薛道实及其家族墓地,薛道实卒于唐初,葬于此。墓地现存唐玄宗十七年(729年)墓碑一通,石人、石羊、石狮各一对。墓碑通高3.4米,宽1.13米。碑额高1.03米,中间篆额“大唐隋故尚书礼部侍郎临汾公薛公碑”。墓地还保存其孙薛宝积墓碑一通,大部分埋没地下,碑首上篆额“大唐扬州长府薛府君碑”。………
8、陈茂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8
陈茂墓
陈茂墓陈茂墓(第四批省保)时代:隋地址:临猗县卓里乡陈平村东北据《金石萃编》载:“茂生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薨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即以其年归葬,碑当立于是年”。陈茂历经北周、隋两朝,为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过贡献,卒后赐葬故里。墓地原有陵园规模很大,南北宽约100米,东西长约200米。现仅存陈茂墓冢和陈茂碑。墓冢坐北朝南,冢高4米,周径约10米。陈茂碑立于墓冢正南方,碑高1.95米,宽0.75米。正书篆额“大隋上开府梁州刺史陈公碑”。………
9、王卓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9
王卓墓
王卓墓王卓墓(第四批省保)时代:西晋地址:临猗县庙上乡城西村东王卓历任魏晋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葬于河东猗氏县故解城西隅。王卓墓冢已毁,仅存唐碑一通。碑楼通高4.73米,面宽1.78米,进深1.10米。碑高3.43米,宽1.05米,三面刻字。碑首篆额“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河东太守猗氏侯太原王公神道碑”,碑文历叙自晋至唐王氏族人变迁之梗概。………
10、猗顿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0
猗顿墓
猗顿墓猗顿墓(第三批省保)时代:春秋地址:临猗县牛杜镇王寮村西猗顿,春秋鲁国人,奔走天涯,寻求致富,后驻郇瑕之地。生前以畜牧育桑,兼营盐化,成为与范蠡齐名的富翁。死后葬于王寮村。猗顿墓在山西省临猗县牛杜乡王寮村的村西头,陵园规模不大,但古朴肃穆。这就是古代巨商——猗顿的陵园。自古以来,富比王侯者,何止百千人,但猗顿这位布衣商人,却受到后人辈辈世世永远的纪念。这值得人深思。何时由一尊孤独的古墓逐步形成如今陵园的规模?这既无史书记载,也无专文传世,难以考稽;此处只有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立的一座石碑。碑题名《重修周逸民猗顿氏墓记》,碑文称猗顿生前“其富甲天下”,“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嵋,皆其所有”。“或者急公奉饷,上有利于国;或者悯孤怜贫,下有济于民”。在距此不远(约40公里)的东北方向上也有一碑,是清代咸丰年间的,是村民为一老妇立的德行碑,文有这么几句:“人有与千金而不悦者,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