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渡湖水上森林开放了吗据悉,目前涨渡湖湿地公园是对外开放的。 从土壤水质到空中飞鸟记者前往涨渡湖水上森林,车行河堤上,距其100米远时,未见群鸟飞,但闻鸟语响,实乃大自然鸟语林。 沿着木栈道走近细看,夜鹭、白鹭藏在池杉林深处,不时飞起又藏身。“鸟儿很聪明,你看它们的鸟巢都建在森林核心圈里。”新洲区林科所是水上森林的责任单位,所长徐峰卫介绍,此栈道于2018年修建在水上森林外围,满足市民观鸟的需求,又不惊扰它们。 “2005年时修过一个栈道,因距离鸟比较近,后来拆除了。”该所书记陶桂林回忆道,2018年下半年,水上森林从喧闹的网红声中紧急按下暂停键,闭门谢客半年,重新调整步伐后再出发。 从2016年开始,涨渡湖湿地保护区每年冬季的鸟儿团队在不断壮大,从几千只发展到2万只左右,“其中鹭鸟的地盘主要在涨渡湖水上森林,每年冬季1000只左右,夏季达到5000-6000只。”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说,鹭鸟是涨渡湖水上森林鸟类的主角,是其闪亮的招牌,也是武汉鹭鸟繁殖最集中和数量最多的地方。 鸟儿多,是好事,也带来烦恼——鸟粪污染水质。 “每年冬季都要将这片水域抽干,让土壤晒晒太阳。”徐峰卫说,前段时间刚晒过太阳消过毒。 消毒是基础,活水是关键。陶桂林介绍,水上森林深度一般在1-3米,目前水位1米左右,待3月份就灌至3米左右,此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引水进来,将此处的污水经过水上森林周边生态水渠净化后再排出,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特别是夏天,每天的水都是流动的。如果汛期长江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就从长江引水到涨渡湖,再通过涨渡湖主港流到这里。 鱼儿是助手。新洲区林业局湿地办主任宋春明介绍,每年春季投放鲢鳙鱼苗净化水质,每年冬季进行生态捕捞。 当然,平时少不了工作人员划着小木船清理水上的羽毛和垃圾。 徐峰卫笑说道:“别小看这片水上森林,咱们的保护,真是水陆空全方位的。” 上世纪70年代走来的森林鹭鸟为何偏爱涨渡湖?颜军笑着说:“鹭类喜欢在树上筑巢,又喜欢吃鱼,这片池杉林长在水中,水中有鱼。你看,有树有水有鱼,正合它们胃口。” 其实,这片池杉起初是栽植在陆地上的。 “你看水中的池杉,其主干靠近根部的部位粗壮得像个秤砣,这部位是常年在水下的,而水上主干就明显瘦一些,一个人就抱得住。”徐峰卫说。 陶桂林指着一棵长在水上森林岸边的池杉补充道:“这棵长在陆地上,主干从上到下笔直粗壮,一个人抱不住。” 这片池杉林是怎么来的?徐峰卫讲述了它们的身世:根据《新洲区林业志》记载,1973年10月,新洲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1974年3月黄冈地区林业局研究决定,将黄冈地区林科所培育两年生的水杉、池杉苗共计34600株无偿调拨给新洲县林科所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这片池杉就来源于此。 怎么变身为水上森林的?徐峰卫介绍,当时为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科研人员根据水、池杉的生物学特性,按照成林郁闭程度,在林下采用林粮、林油、林药、林菜、林菌间作,并在池杉林下灌水养鱼养鸭,形成林——鱼——鸭——鸟共生,取得显著效益。他们的科研项目《立体林业结构综合技术开发研究》在1987年12月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当时这片池杉就是为解决温饱问题作为用材林来发展的,现在作为绿色发展的生态林了。”在新洲区林科所工作30多年的陶桂林感慨道。 步道串起1.5公里杉林从空中俯瞰,水上森林沿着河堤一侧,依次还有两片树林,林下有步道,将三者串联一体。 “一片是1974年栽植的90亩水杉,一片是2018-2019年将苗圃地上新栽的万余株池杉,约230亩。”徐峰卫介绍,这三片树林共计600多亩,形成长约1.5公里的杉林,新栽的230亩池杉过几年也会变成水上森林。 河堤另一侧,是新栽的一片小树苗,与之相呼应。“这是去年11月底刚栽的2000棵池杉,开春后就会呈现一幅新图景,明年来看就更有气势了。”池杉生长速度快,陶桂林满怀期待。 70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也已备好,“每个停车位都有池杉立在一侧。”徐峰卫说,这是在杂林中改建的停车场。 “去年春节来此,都为车位犯愁,建了停车场,太好了。”市民李先生为此点赞。 满足游客的需求也是有度的,否则鸟会受到惊吓而飞走了。 “坚决禁止在水上森林附近建餐馆。”徐峰卫说,每年节假日和11月份客流量最大,而水上森林只是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保护区不是公园和旅游景点,所以也请市民们有序来亲近大自然,附近的街道餐馆完全可以解决吃饭问题。 水上森林入口处的红叶碧桃已萌芽,4月份,牛背鹭就会回来筑巢繁殖……在这里,咱们静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