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应城汤池温泉 AAAA
推荐1
应城汤池温泉
汤池温泉位于应城市22公里的汤池镇,由湖北汤池温泉旅游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的,整体占地560亩,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建造,集温泉沐浴、休闲保健、生态、红色旅游以及完善的住、餐、娱、购配套于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景区。汤池温泉储量丰富,水温高达72℃—79℃,日产量10400吨,属国内已发现的产量最大的温泉资源(目前国内经营的温泉项目中,产量最大的为4000吨)。其水中含有益人体矿物质48种,平均每吨水矿物质含量35千克之多,尤以对人体最有益的氡和氢含量之多而受青睐。不仅对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辅助疗效,而且对镇惊安神、清热怯痰、祛翳明目、解毒生肌、通脉活血等也具有一定医疗保健作用。丰富的矿物质含量,温和的水质和充沛的储量,是国内罕见的保健型温泉。 汤池温泉融合温泉自然、闲适、动感、健康等特质的同时,着意突出温泉产品的文化性和差异化,星罗棋布于景区中的温泉池有动感池区、儿童池区………
2、应城公园
推荐2
应城公园
应城公园,亦称人民公园,蒲阳胜地。现有园地面积虽只有140亩,(其中水面40亩),却也小巧玲珑,格调高雅,布局合理,韵味无穷,建筑错落有致,景色流光溢彩,是人们陶情冶性、晨晚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应城公园建成于1931年,在当时是鄂中地区唯一的一座县级公园。座落在应城县城的城区中心,曾招徕孝感、云梦、安陆、汉川、京山、天门诸多县市的人民群众慕名游览。如今,当你置身应城宾馆客房楼上,倚窗远眺,公园景色尽收眼底。民国九年(1920年),邑中名士李基鸿、王育之、赵保民等倡议在城中修建公园,供百姓娱乐,扬蒲城文明。后由于资金聚集困难,加之园址不好定夺,以致议而未决。民国十四年(1925年),陈荫三从法国留学归来,获悉兴建公园之事,认为是造福桑梓的好事,于是他积极奔走筹划,主动察勘园址,自荐建园方略,最后选中东门内,毗连孔庙的一块山水相连的地方为园址,并认为这样的园址不仅有自然风光,还有人文特色。………
3、烧香台寿宁禅寺 AA
推荐3
烧香台寿宁禅寺
距应城城东五里处,有一座迭起的小山丘,在300年前的明末清初,就被人们命名为烧香台。传说很早以前,祖神爷看中了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准备在此显灵。但这里地处古云梦泽岸,时有鱼腥气随风吹来,祖神爷闻不得腥味,就放弃了这里而选中了木兰山。应城的善男信女去朝木兰山就在此歇脚。后来形成一种习俗,即大年初一出方后,主人不进家门,径直上路,行至这里,天已大亮,在此燃香一炷,心默大愿,以示其诚。于是烧香台就此得名。时至明末清初,有一名叫嘉太的和尚云游到此,便搭建了一个三角草棚,设一神龛供人们烧香朝拜,周围百姓始称草庙。不久,嘉太和尚四处化缘,在乡民绅士的资助下修建了一座明三暗五的祖神殿,并带有月光、月亮两位徒弟。每月的初一、十五、二十三,每年的正月初一、二月十九、三月三、四月初八、腊月初八等佛教节日,香烟缭绕,鞭声不绝。这里即以烧香台传名于世。烧香台是距应城城关最近的山岗,为应城城东的制高点,且地处要冲,所………
4、应城孔庙 AA
推荐4
应城孔庙
应城的孔庙在应城公园内,是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建筑景点和儒学圣地。应城孔庙作为儒学圣地,源于黉学。唐·显庆元年(656年),韦思谦任应城县令,始建黉舍。至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令谢良佐于县署衙的东边,修建了学宫(即孔庙)。南宋·绍熙年间(1194年),刘炳宰应城,兴建儒学,后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贾严又重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知县夏玑修殿、庑、门池;明·天顺五年(1461年),知县周锋又增饰一新,并建明伦堂。八年(1464年),推官章禺于堂前辟两斋:左曰“日新”,右曰“讲习”,后为讲堂。不久,又毁于兵祸。孔庙正式建成并传于后世,则是在明·成化七年(1471年),由知县汪清主持,重建大成殿五楹,高三丈,并有大成门、东西庑、明伦堂以及泮池、石桥、门前三坊和石龟等,建筑规模颇为壮观。大成殿总面积209平方米,殿高10米,歇山重檐,斗拱翘角,殿内宽敞轩昂,屋脊为………
5、龙赛湖
推荐5
龙赛湖
龙赛湖,位于应城西南,跨东径113°29′—113°31′,北纬30°48′—30°51′。有两个子湖,上名赛湖,下名龙湖,水域相通,实则一体。该湖属自然形成,原是一个泛水湖,上源渔子河、毛家河诸港水,下通天门河,原有水面55000余亩,盛产鱼蟹、野鸭等水禽水产品。1969年,汉北河改道,同时修筑汉北河堤,河湖分家,龙赛湖始成一个内湖。1973年,又在湖中狭窄处,兴建大坝一座,分湖为二 ,亦即赛湖蓄水、龙湖垦田。近年,赛湖沿岸又相继筑堤围垸,水面锐减,现有湖面约剩14000亩。湖底高程一般22.5米,最低处21.8米,正常水位25米,平均水深1.5-1.8米,最大水深3.2米,蓄水量2000余万方。 关于龙赛湖得名,有两个说法,一因当地居民每于端午节,在此举行龙舟竞赛,因此习称龙赛湖。二因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叫赛女的姑娘,勤劳美丽,四里八乡的青年小伙子都想娶她………
6、伍家山
推荐6
伍家山
大洪山余脉延伸进入应城境内,形成何家脑、八百湖、牛脊岭、曾家湾、座庙、龙山六大山系。座庙山系一支折而南行,止于高楼山;一支蜿蜒向东,尽于伍家山。伍家山位于应城市东北三合、两河平原间,东临漳河,西距应城市区15公里,山体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方圆约4平方公里。跨东径113°40′—113°41′,北纬30°59′—31°01′。主峰名求水台,海拔高程77米。据《光绪应城志》记载:“伍家山,在县东三十里。隐士伍员(非伍子胥)居之”,“伍乃楚著姓,此山盖伍氏所居”,伍家山因此而得名。伍家山东临漳河,峰峦层叠,百鸟云集,古木参天,浓荫覆地。山上有白龙寺,寺前有白龙井。自古以来,就是古蒲阳八景之一的“伍岭樵歌”风景区。历代应城诗人墨客慕名而至,游览有感,留下了诸多赞美的篇章。明代诗人华清《伍家山诗》:群山毓地灵,崖壑闷深阻。中有伍氏居,蓬蒿翳环堵。逃名事不传,此道亦自古。人亡事已非,兹山犹………
7、应城五龙寺
推荐7
应城五龙寺
相传古时有五条龙-成正果,回天庭封位后,时时思念这里的青山绿水,淳朴的民俗民情,五谷丰登的繁荣盛世,毅然决定返回定居。自此,这里更名为五龙岭。五龙岭常年瑞气萦绕,一片淸寂的祥和胜境,后来成为佛家修行之地:五龙寺。当年建成的五龙寺五殿八堂,金碧辉煌,香火兴旺,僧众500余人。从此五龙岭这方圣土,晨钟暮鼓,佛光普照,诸佛菩萨护佑,风调雨顺。。。。。现在的五龙寺,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由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等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五龙寺宗教文化园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在认真评阅和听取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后,评审专家组认为,湖北应城五龙寺宗教文化园区位良好,交通便捷,总体布局合理,五龙寺正在热建中,重建五龙寺成了应城观光旅游景点建设项目之一。五龙寺宗教文化园坐落在应城市汤八公路以南,五龙寺寺院用地300亩,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完成。五龙寺现任住持释禅观………
8、蒲阳绿荫公园
推荐8
蒲阳绿荫公园
应城市蒲阳绿荫公园是本届市委市政府,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目标,建设的十个大型实事民生工程之一。(城市二水厂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场二期扩建工程、汉江饮水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老县河改造工程、老城区排水管网工程、城区主干道人行道改造工程、蒲阳绿荫公园建设工程、开发区腾地村民集并工程、城南城中村改造工程)蒲阳绿荫公园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60-190米,占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计划直接总投资8000万元,间接投资3.8亿元,分两期建设。现已建成的是东段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其中:道路面积2万平方米,硬质铺装1.4万平方米,绿地面积9.4万平方米,绿地率73%。一期工程投资4100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补偿900万元,基础设施土建投资2000万元,绿化建设投资1200万元。该公园2013年6月开工建设,根据地形地貌建成绿色带状,东………
9、汤池训练班旧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9
汤池训练班旧址
汤池训练班旧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汤池镇。1937年11月,中共中央驻武汉代表董必武同爱国进步人士、国民党湖北省建设厅厅长兼农村合作事业委员会主任石瑛协商,决定以建设厅的名义,在应城汤池开办湖北省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员训练班(简称汤池训练班)。训练班由爱国进步人士、应城汤池农村改进实验区负责人李范一任主任,中共湖北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陶铸主持日常工作。学员多为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学生及湖北本省进步青年。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党的建设、社会发展简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战术问题及农村合作社业务知识。训练班实质上成为中共培训抗日干部的学校。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止,训练班正式开办4期,后又继续举办临时学校,先后培养了近600名抗日干部,他们以农村合作指导员的合法身份,分赴鄂中、鄂西北、鄂东南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汤池训练班旧址现由陈列室、烈士祠、陶铸旧居、李范一旧居等建筑组成………
10、门板湾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0
门板湾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应城市星光村门板湾,大洪山东延余脉向江汉平原北部过渡的连接地带。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2米。是中国南方稻作农业聚落的典型遗存。197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9、2000年发掘。遗址中部有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城址一座。城址平面呈方形,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400米。城垣底宽约40米,顶宽约14米,残高约1~5米。垣外有城壕遗迹,长约260米,最宽处约60米,深约3.5米。城垣外坡陡峻,内坡稍缓。城垣内含有屈家岭文化的彩陶纺轮、彩陶杯、曲腹杯、鼎等残片。尤其是西城垣内坡发现一处石家河文化的灰坑,为判明城址的相对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城内发现大型建筑基址,迭压在城址西垣之下。由主体建筑、附属建筑及三面围墙所组成,面阔四间16.2米,进深一间5.5米。墙体厚约0.38~0.55厘米,残高2.1米。该遗址出土石器有斧、锛、铲等;屈家岭文化陶器以泥质黑陶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