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运落幕,全省铁水公空共发送旅客约6492.2万人次,同比减少3417.4万人次,降幅33.79%。与此同时,私家车、网约车等载客量大幅攀升,拼绘出我省春运出行的历史性变局。 此前我省曾预计,今年将发送旅客超过9000万人次。省春运办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公铁客运量全面回落:占客流总量八成的道路客运发送4194万人次,同比减少3300多万人次,降44%,占春运客流下降总量的97%;铁路发送旅客2060.7万人次,同比下降1.36%,为40年来首次下降。只有民航保持了近20%的增速,发送旅客225万人次。 这是我省春运客流连续第3年回落。2017年春运客流首次下滑4.4%;2018年再降1.78%,发送量跌破亿人次大关,为9909.6万人次。省春运办负责人确认,我省春运拐点和历史性转折出现。尽管局部时段局部铁路线路仍一票难求,但整体上运力紧张的“春运现象”渐成历史。 省运管局客运处处长张欢称,春运期间的出行量其实并未降低,只是从公共交通转向了私家车等。春运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车流量9295万辆,净增579万辆。按车均载3人计算,超过1700万人次改坐私家车。未纳入统计的国省干道私家车载客量,少说也有数百万。网约车载客超过300万人次。另外,我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674条农村客运班线改为公交运行,今年起这方面近千万人次的客流不再纳入公路客流统计。这些因素叠加,造成了今年春运客流大幅回落。 张欢说,近年来路网织密,更多人选择自驾出行。目前我省私人轿车保有量超过350万辆,比2010年增长350%。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至6367公里,100%的乡镇通国省道。 与此同时,打工人群加速回流。省人社厅称,我省1100万农民工已有一半省内就业,省内外比例从过去的二八开转为现在五五开,家门口就业后不再赶春运了。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处长沈雪香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航空平民化、高铁一体化、私家车普及化等运输格局进一步演变,湖北春运客流量今后可能继续稳中有降,但人们的出行会更多元更舒适。 春运变局 折射了什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每年春运,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大迁徙。从“昼夜排队挤火车”到“鼠标一点任我行”,40年春运之变,见证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九省通衢的湖北,今年春运铁水公空客流量骤降三成以上。从1980年开始,湖北春运客流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因冰雪灾害除外),虽然到2017年、2018年出现小幅下滑,但客流量依然稳定在1亿人次左右。今年滑落到6492.2万人次,这一重大变化意味着什么? 私家车、高铁唱大戏 客运班车成配角 今年2月2日,在武汉务工的王鑫开着新买的小汽车,带着老婆孩子,高高兴兴回到了老家崇阳县天城镇茅井村。“大桥通了,进村公路修了,回家再也不用坐轮渡,走路溅得一身泥了。”王鑫说,以前回家过年,先坐大巴车到县城,再换乘客车到乡镇,过轮渡后步行回家,提着大包小包非常不便。去年7月,村里修了路,他立即买了车。 一辆车,让道路客运一次减少了6人次(3个人,坐2次车),往返即12人次。 一直以来,道路客运曾是春运的“顶梁柱”。今年春运,越来越多的人开车回家,道路客运量降幅达44%,迅速拉低春运总客流。“道路客运是综合交通不发达时代兴起的产物,耗时长,不能满足新时代百姓出行需求。”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樊一江介绍,随着高速公路、高铁全国成网,道路客运逐渐被旅客冷落。 2018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和私家车保有量分别超过14万公里、2亿辆,湖北也达到6367公里、350多万辆。今年春运,湖北高速公路出入口车流量达9295万辆,成为春运最繁忙的战场;武铁加开3191趟列车,其中动车(高铁)近2000趟,运力占总量七成以上。从武汉出发,2小时内抵达全省大部分市州,5小时内抵达全国近30个省级行政城市。 同时,我省网约车数量从去年7月的691辆增至年初的6376辆,增长近10倍,驳接省内各大火车站,形成“高铁+网约车”春运模式。去年,湖北启动农村公路“三年攻坚战”,一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多公里,回家“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安全、舒适。 道路客运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2017年—2018年,湖北客运班车数量从3.1万辆减少到2.8万辆。 省春运办相关负责人称,湖北明年将实现县县通高速,5年—10年内新建2600公里高铁,这意味着今后春运出行主力将是私家车和高铁,道路客运将作为一种备用或补充方式存在。 旅游客流提升 过节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尽管加密开行高铁动车,今年春运,我省铁路客流却首次出现下滑,发送旅客2060.7万人次,降幅1.36%,同比减少约27万人次。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客运部副主任张宝良分析,武汉大部分高校在春运前放假,春运减少25万学生流,这是铁路客流下降的重要原因。同时,客流结构出现显著变化:务工流减少,学生流、探亲流相对稳定,旅游流强劲提升。 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三,是务工人员外出第一波高峰期。以前,武铁单日发送客流基本在90万人次以上,而今年春运单日最高峰只有90万人次,且正月十三、正月十四客流量连续大幅下滑。 正月十五到正月二十,是第二波外出务工客流高峰期。2017年以前,发往广州、上海、北京等多个发达城市的车票都很紧张,而今年,除正月十六当天票难买外,其他时间段各方向均有余票。“全国高铁连网,武汉的中转地位正在下降。”张宝良称,过去,武汉一直是西北、西南农民工南下、北上的重要中转地,近年,西(安)成(都)高铁、渝贵客专、贵广高铁等线路陆续开通,西部农民工无须在汉中转。如,成都、重庆的农民工,乘高铁7小时直达广州。 铁路部门还开通了省内襄阳、黄冈等地发往上海、南京方向的直达高铁,减少了省内客流来汉中转。另外,更多农民工选择在家门口就业,也降低了铁路客流。据省人社厅统计,5年来,我省外出务工人员从630万人降低到580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0万人。 填补务工流空缺的是旅游客流。春节期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87万人次,同比增长8.3%,其中武汉市游客量超过1000万人次。据介绍,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武汉发往宜昌、襄阳、咸宁等城市的旅客,同比增长近三成。旅游流逐渐取代务工流,说明过节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产业结构调整 更多人留在家门口就业 出行方式的改变,客流结构的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紧密相关。 铁路运输专家金一兵认为,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春运,从本质上而言,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表现。经过40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迈入工业化后期,运力大幅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运输方式和结构自然会变化。 一方面是运能提升,另一方面是流动性减少。 从2008年起,广东等沿海省市开始大规模实施产业转移,带动一大批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务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流动人口达到峰值2.53亿人,之后开始连续4年下滑,到2018年,流动人口为2.41亿人,相比4年前减少1200万人。 人口流动减少,春运客流下降趋势立即显现。2017年开始,全国春运总客流量基本停止增长,湖北当年首次出现客流下降。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介绍,城镇化率的提高,减少了人口跨省流动,增强了省内流动,尤其是向省会等中心城市流动。近几年,武汉市主导产业从传统的汽车、钢铁等向芯片、光电子等高科技产业转型,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等政策,吸引了更多周边城市年轻人来汉就业。 2018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58%,湖北城镇化率与全国水平相当。宜昌、襄阳等地也纷纷推出吸引人才的组合拳政策,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少进城务工经商者在城市安家后,把老人、孩子都接到城里生活,春节返乡探亲随之减少。“城镇化发展有利扩大内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更多就近就业机会。”董登新举例,随着城市建设提速,道路运输等公共服务条件改善,湖北催生了10万个快递员岗位,让年轻人有了就业渠道,减少了跨省流动。今后,随着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深入推进,湖北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提升,从根本上优化春运客流结构,最终根治春运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