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水务局发布了2017年度水资源、水环境状况和水土保持三份公报,去年江城“治水”成效明显,劣V类湖泊一年减少了8个。从今年起,高校也将陆续启动雨污分流改造,不让污水直接排放,助力河流湖泊水质进一步提升。
公报显示,去年全市完工12项市级新建污水设施项目,三金潭及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完成改扩建,每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尾水排放标准也提升至最高等级一级A,全市新增污水管网106公里,新改扩建污水提升泵站10座。
一系列的治污措施下,全市湖泊水质明显提升,重点监测的80个湖泊中,水质为劣Ⅴ类的湖泊由2016年的20个减少为2017年的12个。另外,水质达III类标准的有10个,达到IV类标准的有35个,水质为V类标准的有23个。按照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二类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III类水质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武汉中心城区中达到III类水标准的湖泊有:鲩子湖、后襄河、竹叶海、内沙湖。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剩下的12个劣Ⅴ类湖泊,水务部门正在编制有针对性的一湖一策治理和水质提升方案,其中部分湖泊治理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已经开始着手整治。
武汉市水务局污水处相关负责人称,高校的雨污分流是全市控源截污的重要环节。“据统计,全市规划分流区范围内,有40多所高校需要进行校内管网改造。”按照初步计划,今年内市属高校将率先完成雨污分流改造,随后,其他省属和部属高校也将陆续启动,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市规划分流区内的高校,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华中农业大学此前也是雨污合流,部分污水排向紧邻的南湖和野芷湖。去年6月,洪山区政府和华中农大签订了“清水入湖”工程合作共建协议,成为武汉市首个全面启动校园内部雨污分流改造的高校。建设将采取区、校共建模式,在校内重新铺设雨水污水分开的管道,全部工程有望今年5月完工。届时,校园内的生活污水,将全部通过单独的管道送进市政污水管网,然后进入黄家湖污水处理厂。
|